两位老人在登记表上填写相关信息。
老人牵手离开社区,斜阳洒落在他们身上,虽已近黄昏,夕阳依然美。
“自愿为医疗事业作贡献。”昨日下午,柯城区府山街道坊门街社区的谢连生、周梅叶夫妇,共同在《自愿捐献遗体登记表》上庄重地写下了2人的姓名。来自市红十字会的信息表明,他们是我市为数不多的共同自愿捐献遗体的夫妇。
昨天下午2点半,谢连生、周梅叶夫妇依约赶到坊门街社区办公室,在社区干部的帮助下,从“衢州市红十字会”网站上下载了《自愿捐献遗体登记表》,并在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指导下,一一填写相关信息。
“人死了一切都没了,烧成灰还不如贡献给医务事业!”站在眼前的谢连生老人,已经82岁了,但身体看上去依然硬朗,声音洪亮,步伐有力。他说自己和老伴早就有捐献遗体、器官的想法了,由于不知道捐献途径,一直没有成行。上周和社区干部谈到这个话题,相约本周前来填写表格。
谢连生老人曾是一名抗美援朝老兵,上世纪五十年代入朝作战。因为体质好,是部队里向美军坦克投掷手榴弹的主力。
“我们趴在战壕里,等敌人的坦克开过来,突然站起来把手榴弹投出去,炸毁敌人的坦克。”老人说,亲身经历过战争的人,经常面对生与死的考验,特别是想到一些战友长眠于朝鲜战场,更加觉得自己死后应该为国家做点有意义的事情。
后来,老人在媒体上不时看到捐献遗体或器官的志愿者为他人带去新生命的消息,他也产生了死后捐献遗体的想法。
“有的人为什么长寿,有的人年纪轻轻却没了?我们的医学需要有更多的志愿者进行研究,推进中国医学的进步和发展,让更多的中国人拥有健康的身体。”
谢连生老人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老伴周梅叶,但老伴一开始并不同意。“我是在大海边长大的,我死了骨灰要撒到大海里。”老家在舟山的周梅叶老人希望落叶归根。
“但后来想通了,骨灰撒了就没了,还是留着给医生做研究好。”72岁的周梅叶老人爽朗地笑了,“再说,死了直接从医院抬到医学院,后事还更简单呢!”她抢先在登记表上填写自己的相关信息和捐献意愿:“自愿为医疗事业作贡献。”
两位老人说,他们喜欢旅游,平时很注重锻炼,身体素质还不错,之前已征求了三个儿子的意见,儿子虽然有些舍不得,但表示会尊重父母的选择。
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在电话中告诉记者,根据规定,超过65周岁的老人不能捐献器官,因此两位老人填写的《自愿捐献遗体登记表》将直接寄到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医学院解剖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