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中午12点,南京新街口地铁,一位留着“小兵张嘎”头、不足5岁的小男孩,拉住一位路人:“阿姨,买份报吧!今天新闻可不少,不能闯黄灯啦……”下午2点,又冷又饿的他,小乞丐般接过爸爸递来的半个馒头和一瓶矿泉水,狼吞虎咽。
这小男孩,便是去年因一段在零下13摄氏度的雪地中裸跑的视频而出名的“裸跑弟”多多,他的爸爸,正是“严酷”训练儿子而被网友所称的“鹰爸”。“鹰爸”说,卖报,是自己鹰式教育法中的“财商”训练。
过去一年中,和“裸跑弟”相关的新闻条条弹眼落睛:8月16日,参加青岛OP级帆船赛,成为世界年龄最小的国际帆船比赛选手;10月3日,在爸爸的陪同下,勇登日本富士山,拉出一条横幅:“钓鱼岛属中国,我要登岛去钓鱼”……
“鹰爸”不断炒作?质疑从未停止。然而,当记者走近“鹰爸”父子几天的日常生活时,“鹰爸”由衷地说:“媒体能不能不要老盯着那些奇怪好玩的,而是全面关注下我的教育探索?”
当前多多的另一身份,是南京市中小学生学习力研训中心的研究对象,采用了全市独一无二的上学方式,中心主任谷力说:“多多注定要一直当个特殊的孩子。无论探索成功与否,都会给后来者启示。”
最近一次数学测验,多多考了61分
对于这个成绩,“鹰爸”说自己很满意,特意带多多去了一趟肯德基,尽管他实在搞不懂“肯德基对孩子怎么如此有魔力”,尽管认为“小孩不能吃垃圾食品”,还是让多多吃了土豆泥,“只因为孩子喜欢”。
鹰爸名叫何烈胜,是一位拥有十几亿元规模生意的企业经营者,曾当过10年教师。说话时,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口气却十分坚定。
去年2月,在一片质疑声中,鹰爸让只有4岁的多多成了小学一年级旁听生。今年9月,在南京市中小学生学习力研训中心的专家等建议下,对多多采用了全市独一无二的 “教育方式”——上午上小学二年级,下午上幼儿园大班。
谷力解释,这是为了避免出现中科大少年班曾经遇到的问题:一群只有十三四岁的高智商少年上了大学,但情商并没有得到很好发展,导致进入社会后出现了问题。希望多多获取一种平衡方式,既可以让智力发展水平较好的他早些学习文化课,又可以在和同龄伙伴的交往中更快乐地成长。
研训中心曾用8岁孩子的智力量表对4岁多的多多做过测试,在最高成绩135分的情况下,多多得了128分。这意味着,多多的确智力超群。
在那张得61分的考卷中,有这样一题:一堆箱子的总体积是30立方米,每个箱子是6立方米,请问有几个箱子?
多多在题目下方写:6×5=30,换来一个大大的叉号。
他认真地抄上正确答案:30÷6=5。
问他懂了吗?他挠挠腮,笑嘻嘻:“之前就知道,写错了。”
鹰爸说,如果考试时老师用口语将题目解释一遍,他的正确率就会高很多,能超过90分。只是到了二年级,老师就不再采用这种针对一年级学生的考试方式了。
数学老师发现,多多的口算能力在班上都是领先的,就是考试时在一些题目的理解上,会有些问题。即便这样,她还是给多多爸爸打了电话:“孩子进步了,不容易,要表扬他一下!”
多多现在班上成绩属于中下等,1米14的个子,在一群普遍1米3—1米4的8岁孩子中,只到别人肩膀。
排队时,他铁定站在最后,小小的个子,始终一张笑脸。
{PAGINATION}
什么是鹰式教育
“鹰爸”解释,当幼鹰长到足够大的时候,老鹰会狠心把它赶下山崖。当幼鹰往谷底下坠时,会拼命拍打翅膀阻止自己继续下坠,同时也掌握了基本的飞翔本领。要说鹰式教育的极端,则体现在对“断崖”环境的塑造和选择,更体现在家长内心的忍耐和对孩子所谓痛苦的承受。但遵从孩子内心诉求,从不采取暴力。
“这仅是核心。鹰式教育包含了健商、智商、情商、财商、德商、逆商、胆商的‘七商’训练,内容丰富。比如德商,又有孝顺、爱心、尊重、正直和宽容训练。”
“鹰爸”最看不惯的,是总把孩子抱在手里的“熊爸”,“如果我的教育方式传播出去,让10%的家长对孩子严格一点,10%的家长溺爱少一点,能影响到20%的人,‘抛砖引玉’的目的就达到了”。
他多次参与抗震救灾和其他慈善事业,捐款超过千万元。但现在觉得,传播自己的教育理念,是更有意义的“教育慈善”。
然而,网上的质疑甚至辱骂声,远超过了对他的支持赞赏声。
有网友直接在微博上骂他“脑残”,鹰爸也不删帖。他说,我的尝试本来就有争议。争议越大,对现有教育理念的影响冲击越大。很多批评出发点是好的,大家关心我儿子,我要感谢。这些批评也像一面镜子,让我反思自己的方式不成熟的地方。
对质疑最多的“狠心”,鹰爸反问:“哪个父亲不心疼儿子?更何况我41岁得子,孩子是一出生就被判为可能‘脑瘫’的早产儿?正因为此,我必须锻炼他的身体、磨练他的意志、培育他的心智。我的狠,在于让他穿上溜冰鞋、让他登上帆船那一刻的松手,为他创造鹰式教育环境。”
现在回想那段网上走红的雪地跑步视频,他说是偶然中的必然。“多多从保育箱中抱出来第10天,我就坚持让孩子游泳,水温控制在25摄氏度。多多两岁时,就跟着我爬紫金山,累了就歇一歇,自己坚持爬到山顶。我每天还陪他进行其他训练,诸如3公里快走慢跑,练习滑轮车、自行车、武术……估计不少上网都要红。”
5岁的多多,体质已很好,长这么大,没再进过医院。
学这么多吃得消?“鹰爸”说,孩子4岁前,兴趣没真正形成,多种尝试是为了综合训练孩子的大脑和身体。能坚持,说明他有兴趣能适应。
“鹰爸”希望,儿子以后成为这样一个人:拥有健康的身体,宁静的心灵,和谐的人际关系,实现有价值的人生目标和财富自由。
多多是个活泼的男孩
他见人不怕生,会很有礼貌地打招呼,然后拉着你玩。
第一次去他家里采访,他踩着小凳去拿饼干。然后,逐一分给大家,最后才给自己。
他想看动画片,让记者抱着他摁电视顶端的开关,然后指指身边一张椅子:“阿姨,你坐这儿吧。我可以一边看电视,一边回答你的问题。”
“你最喜欢做什么?”“玩。”
“你喜欢上小学还是幼儿园?”“幼儿园。”
“爸爸让你在雪地上跑步,你冷不冷?”“阿姨你说冷不冷?”
“你知道去爬富士山是为了什么吗?”“锻炼身体!我以前就爬紫金山的。你可以去看网上那段视频。”
“你元旦去卖报感觉怎么样?”“累死了。你要买份报吗?一块钱一份。”
再问就不回答了,全神贯注地进入了动画片世界。
看完后,他就在屋里跑个不停,因为学了“跆拳道”,还拉着人要“比武”。
第二次见他,是学校组织的游泳比赛现场。
换泳衣时,小小的他最后一个才出来,显得安静了许多,原来一件泳衣怎么也找不到了,只得勉强套上一条大点的。
比赛项目是25米自由泳,手扶气垫,双腿打水。也许情绪受到影响,第一回,多多落在了后面。只见他抿着嘴,眼含泪花,问教练“还要游几圈”,第二回,就游在了中间。
之后,出乎意料的事发生了,多多居然主动提出还要游。就见空旷的泳道上,一个孤单小身影,足足游了4个来回。
班主任吴老师说,多多在5岁同龄孩子中是超群的,自理能力很强,注意力集中,能基本跟上8岁孩子的文化课进度不容易,和班上同学相处也不错,一些懂事的女孩还会照顾他,就是小手写字速度慢,作业考试会比较吃亏。
临走时,多多用力抱住吴老师,亲昵地靠了靠。
{PAGINATION}
“鹰爸”这一年挺纠结
说起网上流传的那篇 《开学一月摧毁六年教育观》,“鹰爸”叹了口气:“我太赞同了。”
在“鹰爸”的观念里,学习成绩不名列前茅,一点关系也没有,哪怕只有六七十分,但孩子的综合素质高更重要,“我不是培养应试的精英”。
然而他发现,尽管和其他学校相比,这所国际学校已相当重视综合素质教育,但在大环境的影响下,孩子们还是不得不应付各种考试卷。
更让他困惑的是标准答案。“有道很复杂的数学题,多多用珠心算很快就算出了答案,可因为他没有列算式,一分没得到。”
“有的题目列方程很容易算出来,孩子很快能学会,但考试要求一定要用规定的方法,有这个必要吗?”
“有些知识要反复学好多遍,浪费时间。孩子有这个时间,不如进行‘七商’训练。”
“有时候我真怕,这种方式对多多这样的孩子杀伤力更强,禁锢他的思维。”
另一方面,他又有些理解:“毕竟学校是大众化教育,要兼顾大家。当前中国最公平的依然是考试。分数面前人人平等。”
他说:“有朋友向我建议,能不能组织一个针对孩子的教育培训机构?可惜我没有时间。”
“鹰爸”现在的想法,依然是让多多继续上学,哪怕成绩勉强跟上,也是知识熏陶和体验,而幼儿园里的玩耍,是为了与同龄伙伴的心灵沟通。
按专家建议的模式,以后的多多会继续小学高年级和低年级同时学,然后初中和小学高年级同时学……
“我强烈呼吁,国家应更加重视智力超前孩子的精英教育。我没说让多多10岁上清华,但觉得按照我的教育方式,小学课程一年能学完,初中高中三四年能学完。”
多多幼儿园的孟老师,则对这样一件事印象深刻:“有天上午,幼儿园安排孩子去郊外采摘棉花,偏偏多多的小学上午有场考试。最终,家里人选择送多多来参加野外活动,放弃了那次考试。”
孟老师记得,那天的多多,充满好奇,特别开心……
采访当天,“鹰爸”与妻子又吵了一架
“鹰爸”的另一个烦恼,来自妻子和家人与他教育观念的冲突。
“我和妻子吵架99%是为了孩子,观念几乎天壤之别,到了差点要离婚的地步!”
为了增强多多的体质,“鹰爸”在家严格规定:孩子的冬天衣服不超过3件。而妻子怕孩子冷,给他穿了保暖内衣、棉衬衫、毛衣,外加一件棉袄。采访那天晚上,“鹰爸”带多多一进饭店,发现他已满头大汗。
“鹰爸”说,妻子在女性中算得上十分温柔,娇惯孩子,让自己的理念无法完全施展。“连我让孩子使用筷子,锻炼他的手指和大脑,也被家里人常给他勺子而破坏。难道,用个筷子也会伤害他吗?”
然而,“鹰妈”也委屈。“他的教育理念不错,就是对孩子要求太超前、太严格了!”她说着摇起头。
她说,雪地跑步那次,自己就在边上却没法阻止,因为挡15秒,他爸就会让孩子在雪地里多站15秒,孩子更遭罪!不如喊着“多多加油”让他跑完算了。
提到多多训练帆船,也让“鹰妈”心疼得要命。原本,学校每周一次帆船训练课。但多多太小,教练开始不让他独自驾船。“鹰爸”倔劲上来了,说你给他条船自己驾,我在边上看着负责,第一次开了半小时,第二次就加到一小时。这不算,“鹰爸”还给多多加了一对一小课,暑假别人都休息的时候,让他每天头顶烈日训练一个多小时。
尽管防晒霜已涂得像京剧脸谱,多多还是不可避免被晒伤了,他的皮肤出现了红疹。用多多的话说:“我从喜羊羊变成了灰太狼,又变成了黑猫警长!”但在医院确定无碍后,“鹰爸”继续横下一条心:“练!”
此间,“鹰妈”多次和“鹰爸”吵架,没少为孩子流泪,但没有任何效果。8月,多多参加青岛OP级帆船赛拿了奖,之后,秋冬天坚持训练,一课不落。
帆船教练夏冰雨说,“鹰爸”是所见过的做事最持之以恒的家长。
对妻子和自己的分歧,“鹰爸”说,好比一个球,我在前面打气,她在后面泄气,球的形状没那么好了,但好歹也算是个球吧。
记者观察,多多的确在妈妈面前“不那么听话”。那天,妈妈正在开车,他坐后面玩手机,妈妈数着“一二三把手机给我”,他就是不放,妈妈无奈重新数起。
“多多,你恨爸爸吗?”“恨过”
随后,小家伙立刻对记者“警觉”起来:“你会忘记这话吧。”
“鹰爸”听说后,笑笑:“小孩的爱和恨其实很模糊。”他说起自己的亲身经历。他六七岁的时候,曾经有一年被寄养在亲戚家,亲戚对他的严格训练超乎想象:每天雷打不动地早上6点晨跑、练珠算、写大字、画画。“当时觉得好累,对亲戚恨得要命。可我成年以后,最感激这位亲戚。晨跑锻炼体质,珠算训练大脑,写大字训练注意力。我能取得今天的成绩,那段经历让我受益无穷!”
“鹰爸”为多多制定的未来规划,是当一名企业家。
这一点,似乎得到了孩子的认同。问起“长大后想做什么”,多多说:“当企业家,赚很多钱,还能帮别人。”
“鹰爸”已为此做了很多准备。比如这次街头卖报。他拿出一本记账本,上面清楚地记录着:每份报纸,价格1元,成本0.7元,利润0.3元,一共100份,利润30元。
“我不仅把账目写给多多看,还详细分析情况:同样在小区门口,下午比上午卖得好;同一时间,地铁口比小区卖得好;多多嘴甜一点比不说话卖得好,以此告诉他做生意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那天的另一个收获,是多多饿到两点才吃,让有时不好好吃饭的他知道“吃饭不容易”。
孩子对这些训练似懂非懂,只知皮毛,“鹰爸”不以为意:“知识需要传承,我现在教给他10句话,他能听懂一句,我就很满意了。广种薄收,潜移默化。”
爬富士山那次,虽然多多到现在也说不出所谓“保钓”的含义,但他的意志力却让同去的23岁表姐大为惊讶:“15小时山路,海拔3000多米,我累得不想上去,多多居然边爬边为我鼓劲!”
“鹰爸”想好了自己的角色定位:多多10岁之前,会严格按照我的规划行进,家长是教练;10岁到16岁,我作为参谋长,允许多多独立思想介入;16岁以后多多将以他的思想决定他的行为,我只是顾问;20岁以后,我成为观众,为他喝彩,为他疗伤。
随后,他有点痛心地提高了声调:“可惜很多家长搞反了。小时候放任不管,长大发现出问题了,再对孩子指手画脚!”
{PAGINATION}
“鹰爸”教育,可以复制吗
谷力说:“鹰爸为孩子花了那么多精力,十分执着,难能可贵。方法值得借鉴,但不适合每个孩子。”
根据谷力观察,多多是位机灵、话不多、动手能力强、擅长体育、注意力持久的孩子。在同龄孩子中,综合能力较高。目前特殊的教育方式,需在家长、学校和专家等各方有效配合下才能达到理想效果,切忌“以考分论英雄”。
专家给“鹰爸”的建议是,争取发展孩子的独立兴趣。对孩子严格教育有助树立孩子的规则意识,但要避免孩子服从中埋下仇恨的种子。“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比如当他完成任务后,抱抱他、亲亲他。”
在家里,“鹰爸”让多多读一段课文,一直笑眯眯地看着他,之后爱抚地摸摸他的头。房间的墙壁上,一张拿破仑骑马的画,同样惹眼。
“鹰爸”说,自己也在摸索,战术上也许有失误,但战略正确。希望更多人有选择地参考,因为未来社会需要有毅力、能担当的人。他一位朋友受到启发,从以前天天汽车接送4岁孩子上幼儿园,到每天陪孩子走一小时,开始孩子不适应,现在孩子体质明显增强。
也有位邻居,想让孩子像多多一样,学习各种技能,可坚持几个月就不行了。“孩子坚持不了,90%以上是父母意志不坚定,心软。”“鹰爸”固执地认为,每位孩子都可以训练出来,“我儿子生下来被判可能脑瘫,哪有什么天赋?为什么帆船教练说他方向感好?因为我从小就对他进行前庭训练,在他荡秋千时用动感卡片给他识字,溜冰保持小脑平衡。为什么你觉得他有礼貌?因为他上幼儿园时,我就让他学会分享,常带吃的给别的小朋友,每天20分钟情商训练……”
多多所在小学的外籍校长保罗认为:“每位父亲都有一套教育孩子的方法,哪种方法最好?适合自己孩子的最好。鹰爸没有触犯法律,通过挑战孩子体能极限的方式锻炼孩子的身体和意志,孩子也能坚持下来,就无可厚非。目前看来,多多性格也很阳光。”
保罗说,在欧洲,对孩子进行极寒训练、帆船运动,都很平常,但方法一定要讲究科学。可在中国,为什么很多父母那么舍不得孩子?也许,适度向“鹰爸”靠一靠,并非坏事。
不过,他更希望包括“鹰爸”在内的家长都思考两个问题:“你的孩子开心吗?他是不是真正学会了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