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4时,天还没亮,长兴县虹星桥镇龙从村一户农家已亮起了灯光。“吱嘎”一声,女主人王春英轻轻地推开门,扛着锄头扎进夜色,向菜地走去。
她要抓紧时间做农活、干家务,接着做已经坚持了3年的事:陪儿子进课堂学习。今年45岁的王春英是两个脑瘫儿子的母亲,3年前,为了小儿子章靠能有读书的机会,她以“陪读妈妈”的身份重新走进小学教室。
早晨7时,母子俩总比其他同学到学校早一些,教室在2楼,孩子要花10多分钟才能爬完这20来级阶梯。“每走上一步,他就紧抓着扶手,抬头看我,不敢再往上。”看着孩子的胆怯,王春英眼含泪花,但她又不得不狠心地与儿子僵持,她说:“靠靠,妈妈不能一直抱你上去啊,你要学着自己走路。”长久的坚持下,如今,章靠爬楼梯的时间从原来的10分钟缩短为现在的五六分钟。
“铃铃铃”,中午11时,下课铃响,王春英笑着站起身,帮着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中午的饭菜。最后,她回到章靠座位前,为他摆好碗筷,与大家一起有说有笑地吃午饭。孩子们说,他们和这位热心的大同学已成了好朋友。
在虹星桥镇中心小学三(3)班门口,记者看到一张全体师生的合影,紧挨着学生的王春英面带微笑。班级辅导员王莉说:“王春英是我班年龄最大的一位学生,是我班四十三分之一。”
13年前,继大儿子章强之后,出生不久的小儿子章靠也被医生诊断为脑瘫,今后连站立都困难。这个噩耗几乎击垮了这个以卖菜为生的家庭。
“章靠的哥哥因为没有接受教育,性格内向,不愿与陌生人交流,我希望章靠能和普通孩子一样,念书、玩游戏。”于是,文化程度不高的王春英四处寻求让孩子上学的机会。
2010年8月31日是虹星桥镇中心小学学生报到注册的日子,王春英推开校长办公室,校长沈学章被这份母爱所感动,说:“可以来上学,但是孩子生活无法自理,需要家长陪读。”王春英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那年9月,校长沈学章写下一篇《母爱似海》的日志,他写道:“一天,进入该班级听课,娘儿俩专心听课的模样让我感慨万千,一个母亲为了孩子,放弃了她的一切,毅然陪同孩子一起上学,可见一个母亲寄予儿子的希望,母爱伟大。”
3年来,王春英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给了章靠。白天陪孩子上学,王春英只有早起晚睡把家务活做完,孩子的功课一天没落下。放学后回家,她一边要给孩子温习功课,一边抓紧时间做晚饭。孩子久坐对身体恢复不利,王春英经常飞奔在厨房和孩子之间,让孩子扶着助行器锻炼。
章靠的智力不比普通孩子,每学一样东西,都要比常人付出更多。章靠写字时,握不住笔,王春英就手把手地握住,一笔一划慢慢地写字。为了能跟上功课,她特意为孩子自制了一叠厚厚的词语卡片,放学回到家,她就开始和孩子一起温习学过的词语。章靠说话口齿很慢,王春英就一遍一遍地在他的耳边念。“体贴、仁爱……”孩子的发音越来越准。
有一次,英语单元测试,章靠只得了80分,而班上大多数同学都在90分以上,“我连小学都没读完,自己学不好英语,也没法教孩子。”拿到试卷后,王春英和章靠都很沮丧。这时,后座的女生轻轻拉了拉王春英的衣角说:“阿姨,别泄气,我们一起帮章靠学习,下一次他一定会考好的。”班里的男生也主动当起小助手,章靠走路不方便时,都主动上前扶一把。
慢慢地,大家欣喜地看到了章靠的进步:通过一个字一个字地练习,现在章靠可以将十几个字一口气读出来;开始时,章靠连简单的加减法都不会,现在能轻松背出乘法口诀表;上个学期,母子俩合作完成的数学测试拿到班里唯一的一百分。
农历新年临近,王春英打算给章靠买件新衣服,鼓励他好好准备期末考试。有人劝她,家里还有两个老人和大儿子需要照顾,生活太辛苦,章靠读两年书也够了。王春英却表示,她只有一个念头:只要章靠能读书,无论多苦,也要让他念下去。
[-记者手记]
走进章靠的家,破旧的家具,斑驳的墙壁,章靠的爷爷奶奶已经80多岁,两个孩子无法正常生活,全家靠着章靠的爸爸在批发市场卖菜为生。跟王春英谈起生活的不易,这个农村妇女腼腆地笑着,用手捋了捋头发,似乎命运给她的种种难题,像是掉入眼的发丝,吹掉就好。母亲的乐观感染着孩子,小章靠不太讲话,但他喜欢笑,乐于跟大家分享他的玩具,顽强地用后天努力来弥补天生的缺陷。这是母爱创造的奇迹,也是母爱带给我们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