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气候变化怎样影响人类历史走向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1-12 10:13:14

 

  严寒重创蒙古帝国西征野心

  公元十二到十三世纪,中亚草原上的气候相对温暖,水源充足,牧场丰盛,人口和畜群数量都大大增加,一支可怕的军事力量在这片草原上崛起了——蒙古人相信,光荣的士兵,不能老死在故乡,征伐成为必然选择。

  公元1240年,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率领十五万大军西征。蒙古帝国逐鹿欧洲的序幕由此拉开。蒙古军将基辅、波兰、德国联军一一击败,继而越过多瑙河,大举向西推进。西征的蒙古大军让整个欧洲陷入了惊恐和战栗,被西方人称为“上帝之鞭”。

  蒙古大军制胜的秘密就在于骑兵。在火炮发明以前的冷兵器时代,骑兵的威力相当于热兵器时代的火炮,谁掌握了它,谁就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蒙古人将骑兵的威力发挥到极限,达到了冷兵器时代的高峰。而决定骑兵胜败的最基本元素,是人类最早也最忠实的朋友——马。

  马虽然带来了牧民生活的必备原料以及快速移动攻击的便利,但是马的生理特征也决定了其致命的弱点。马和牛不同,在牛的消化系统中有一个瘤胃,这使得牛可以比马消化并且储存更多的蛋白质,而马因为没有瘤胃,不能反刍,对营养的消化和吸收都不太好。这意味着马必须有充分的草料保障。

  但是从1260年到1368年为止,蒙古草原变得非常寒冷,尤其是1260年气温突然下降,接下来的二百年里气温依旧如此。蒙古草原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四周又有山地高原阻挡,湿润的海洋气流本就难以到达,因此只要气流遇阻,干旱就会来临,经历一个寒冬或是干夏,就会有很多马匹死掉。蒙古草原上气候的变化悄无声息地介入了历史,这场降温几乎毁掉了整个草场,西征的拔都和他的蒙古骑士们不得不放下刀。他们原计划入侵奥地利,毁掉维也纳,然后沿着德意志的各个公国推进,继而将进攻的矛头指向意大利,乃至整个欧洲。谁知天意难料,气候变化的威力胜过千军万马,严寒让蒙古人的野心遭遇了创伤。

  能源与机器让地球逐步升温

  1769年,英国人瓦特在原有蒸汽机的基础上进行技术改良,生产出了真正意义上的工业蒸汽机。在此之前,英国工业生产动力主要依靠的是水力和木材,这样的动力缺陷十分明显,必须受地点、季节、气候、运输、劳力数量等条件的限制。蒸汽机使得人类第一次将如此巨大的能量掌握在了自己手中,只要有煤作燃料,就可以开动蒸汽机。迟缓的工厂手工业进程瞬间转变成了生产的狂飙,人类的科学幻想,开始迅速转换成现实。

  蒸汽机离不开煤炭的大量消耗,英国的曼彻斯特成为了一座焦煤之城。在小说《艰难时世》中,狄更斯描绘道:这是一个充满着机器和高耸烟囱的城市,城市之外永远笼罩着无尽的恶毒的烟灰,永不会开散。还有那么多毒瘤一样的建筑物,满墙的窗户内整天响着咔嗒咔嗒震动的声音,蒸汽发动机的活塞单调地上下运动着,就像一头患了忧郁症而发狂的大象的脑袋。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曼彻斯特产业工人的人数,占到全城人口的85%,而全城拥有将近五百个倾泻浓烟的烟囱。为了尽可能保证曼彻斯特的环境不受更大影响,工厂主们解决的方法就是尽可能加高烟囱,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高耸的烟囱都被看做工厂主雄厚财力的视觉标志。但是烟雾依然笼罩着英伦三岛,伦敦因此得名“雾都”,充满有毒物质的酸雨开始频繁降临。尽管如此,由黑色的煤炭作为能源的工业革命开始向全世界蔓延。

  能源的使用,增强了人类影响环境和气候的能力。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燃烧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树木,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甲烷,使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增加了25%,地球在能源与机器的作用下逐步升温。当人类借助能源强力改造环境气候的同时,气候也开始惩罚人类,浓雾、酸雨、污水、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

  利用机器与能源,使人类第一次能够掌控自己的未来。做什么与不做什么,都会对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个世界带给我们的是崩溃和衰败,还是文明的延续或者辉煌?所有这一切,最终还是取决于人类自身的选择。

1 2 下一页
来源: 解放日报 作者: 周斌 编辑: 姜玲菲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