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又一年过去的时候,各种媒体做各种总结,是顺理成章的惯性行为。是否有必要总结盘点,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足够的版面和策划的姿态,以证明自己是媒体。
然而一年又过去了,又不知道看了多少体育赛事,浏览了多少体育新闻,但留下的疑惑与糊涂却越来越多。很多喧嚣一时的事情,悄无声息地煞了尾,轰轰烈烈开始,匆匆忙忙结束。这又逝去的一年,很难用一个汉字来概括。如果一定要给出答案的话,恐怕我每年都会选择“乱”,而对于中国体育的2012,“乱”之上,还要添加一个“惑”。
有很多画面会在眼前闪过,伦敦2012自然在其中。这两天又看到孙海平谈刘翔,大家议论刘翔会不会复出。关于他在伦敦的退赛,我到现在仍有很多疑惑——当时是因第一轮预赛时突然伤势加重,难以为继,所以必须退出?他那一段单脚跳,亲吻跨栏,姿态很足,后来才知道是那条他最初选择离开的通道被封闭,所以不得不单脚跳离开,并不是要用单脚跳“坚持完成比赛”。为什么一切都只能在影影绰绰间让大家猜度?为什么我们只能听到圈内人耳语的“那之前在水晶宫退赛就确定他比不了奥运会了……”
很大程度上,刘翔2008年的北京退赛,直到现在也是稀里糊涂。刘翔和他的教练,有没有真正面对媒体和公众解释过?商业利益使然?还是长官决定必须要坚持?
刘翔带给我们的荣誉与激动永远都会存在,只是刘翔未来会是什么?他还要复出?还会不会退赛?刘翔的2012,让我看不明白。
伦敦奥运会上有孙杨叶诗文名扬天下,有各种包揽,年底却出现了和包揽隐约相关的乒乓球羽毛球2020奥运会资格问题。包揽是荣耀,是成就,但只包揽金牌,却没能承担起在这些优势项目上的全球普及和推广责任。包揽了奥运,失却的却可能是天下。
中国代表团在伦敦表现不错,哪怕奥运再不可能像2008那么疯狂。这是一届真正呈现在社交媒体和移动客户端的奥运会。资讯传播手段与观点分销交流模式的变化,让一件全社会关注的大事件,呈现出了和以往不同的景象。开赛之初的女子举重,中国选手失败,让举重界的“养狼计划”浮出水面,更连带出一系列奥运资格选拔过程中的各种竞争手段。这些地方或机构间的争夺,和体育没有太多关系,更是政治利益的争夺。
女子羽毛球双打的假打事件发生后,各种媒体和社交网络上的讨论,达到了一个奥运民意争锋的顶点。有将矛头集中在规则漏洞的,也有指责教练运动员体育道德欠缺的。疑惑一直延续至今,讨论也没有结果。哪怕国际羽联修改了规则,也不足以说明“规则派”就战胜了“求道派”。
只是这样的疑惑,对于中国体育道德思维倒真有些启蒙作用,金牌已经不再是最重要的了,如何去获得金牌,以怎样的方式获得金牌才是,有争论才可能出真知。奥运会上,英国自行车“假摔”夺冠的案例,被援引为利用规则是合法的——但合法手段,未必合乎体育的情与理,更难赢得人们发自内心的尊重。
李永波当时说过,奥运之后他会有专门说法。奥运年都过完了,这说法还不知道在哪里飘荡。
这一年足球反赌假球案结案,一众足协高官、世界杯国脚锒铛入狱。但这低调的判罚,是否有激浊扬清的作用?判罚调查的,都是2004年之前的旧事。轻判意味着既往不咎?还是“秋后的秋后”还要算账?谁都不知道。
恒大用十一月时间号称十一个亿,修建了一所招不够生的足球学习,疯狂得不可理解。但是这座足校通天塔,恰恰赶在“十八大”开幕前落成。这一周新华社通稿,习近平同志爱体育,熬夜看过球。
围绕中国足球的各种疑惑和糊涂,与日俱增,并且有了向CBA蔓延的趋势。假赌黑不再是中国足球独有的丑恶。于是麦迪来了中国,打了一个半月,还在连败中折腾。
这一年阿姆斯特朗成为体育历史上最大的骗子。这一年梅西创造进球纪录四度捧得金球奖,西班牙更创造了三连冠的足球历史——西班牙足球一点都不乱,但这和中国无关。
中国的体育迷,就像十二连败鼻青脸肿的麦迪,就像“老子不干了”的孔卡。 2012,哪怕有伦敦的辉煌,仍然让我们看不懂这乱且惑的体育。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颜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