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教育频道 > 教育新闻
今年小升初 奥数等学科性竞赛成绩不作录取条件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1-10 13:48:19

  民办初中自主招生,只能面试,不能笔试

  奥数等学科性竞赛成绩不作为录取条件

  先说政策。今年的“小升初”最大的变化是民办初中自主招生,只能面试,不能笔试。这对杭州民办初中的招生是个不小的冲击。

  浙江省教育厅去年7月发布了一个“关于做好民办中小学招生工作”的通知,要求民办学校不得举行或者变相举行与入学相关的书面考试。当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数时,可采用“电脑派位”、面谈等方式确定招收对象。

  通知中提到“面谈”,即传统意义上的面试。杭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态,今年市区民办初中招生办法,将作出相应规定:严格执行省厅文件,民办学校自主招生,不能现场测试学生,只能面谈;奥数等学科性竞赛成绩,也不作为自主招生面试的录取条件;每个学校面试的内容和要求,在自主招生前要向社会公布。招外地学生也是一样,确定面试范围。对这一政策,很多业内人士非常赞同。有人说,这几年杭州几家民办初中自主招生完全是凭分录取,有的学校现场报名,直接拿奥数题测试学生,对孩子伤害很大。取消笔试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负担,也能避免一些学校为争抢生源而引发的恶性竞争。

  不过,也有人对今年新政持观望态度。有人说,招生实行面试,怎么面试,也是一个问题,如果面试还是无法脱离学科性知识问答,那么招生模式依旧是“换汤不换药”。另外,每所学校要对外公布面试范围,公开尺度多大,多透明?如果超出面试范围,又该如何监管?这些问题,都有待细化。

  每年这个时候,“小升初”是个热门话题,撩动无数家长、学生的心。很多家长为孩子的升学四处打探行情;不少培训机构通过所谓“优秀生测试”,向热点民办初中校长推荐名额。

  相比以往,今年的“小升初”会有哪些变化?这段时间,各初中学校都在忙什么?本周,我们向教育局、民办、公办学校等了解情况,整理目前有关“小升初”的最新动向,给正面临小升初的学生、家长提供参考。

  公办初中可招特长生比例不超过5%

  今年的“小升初”还可能有另外一个变化,杭州的公办初中有提前招收不超过5%的特长生资格,前提是不能跨区,但可以跨学区。

  昨天我们也向市教育局相关工作人员求证,给出的回复是,“近期将要制定新的招生政策,这一条确实在考虑范围内。今年可能会这么做。”

  这位工作人员说,“公办学校零择校政策出台后,有公办学校提出能否提前招收有体育、艺术等特长的学生,保证学校自身的品牌特色发展,这一申请是有道理的。”

  “但需保证这么几点:招收特长生,必须要先招完学区内学生。人数和比例需要严格限制,不能超过5%。可以跨学区,但不可以跨地区招收。招生过程要规范,比如要体育特长生,需要达到什么标准;要招艺术特长生,需要获得哪些奖项,都需要提前公示,得到主管部门审批。不能成为择校的变通方式。”

  2015年起前八所省一级重高保送生比例50%以上

  还有几项老政策,与“小升初”关系密切。2012年3月,杭州市教育局正式宣布:前八所省一级重高保送生比例为40%(2011年为35%),这个招生比例2013年、2014年维持不变,2015年起达到50%以上。

  这条政策,从去年开始已经影响到不少人在小升初阶段的选择。目前初一学生,到2015年中考,前八所重高的保送生比例会达到50%以上。由此,去年小升初,很多优秀生选择直升读公办,争取毕业时获得保送重高的机会。

  相比之下,去年几家热点民办初中报名人数出现小幅回落,个别学校报名人数比上一年减少了100多人。

  今年民办初中自主招生比例依旧为30%

  2011年开始,民办初中提高自主招生比例,从20%扩大到30%,70%实行电脑派位。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今年民办初中自主招生比例基本保持不变。

  去年开始,杭州全面取消公办中小学择校,“公办不择校,择校到民办”,小升初择校阵营划分得更为清晰。

  今年,杭州“小升初”可能发生变动的招生办法,在三四月份会正式对外公布。

 

 

来源: 都市快报-杭州网 作者: 编辑: 李雯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