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冬季,气温骤降,身着羽绒服的人们在街头行走时仍能感受到寒意,街头的流浪者们如何过冬呢?市救助站的工作人员表示,衢城一入冬,就开始为街头流浪者提供御寒衣物了。
流浪者大多不愿回家
1月5日晚上7点,2辆载着棉被、军大衣、泡面、饼干等救助物资的救助车开始上街巡逻了。
在市人民医院门口,坐着一个穿着军大衣的流浪汉,脚下放着一摞捆好的被褥。这张面孔,市救助站的工作人员非常熟悉,“去年9月份,征得他同意,把他送回了家,没多久他又回来了。”救助站工作人员问他,“这里冷不冷?要不要去站里住?”流浪汉摇头说不去。但对于工作人员泡好的方便面和饼干,他乐于接受。
在市区斗潭湖边睡着一个流浪汉,2床棉被、一件军大衣、一件棉袄压在被子上,被窝一边放着一排方便面的盒子。
救助人员问,晚饭吃过了吗?流浪汉说吃过了。“这么冷的天,到哪里讨吃的啊?”救助人员端来了方便面,拿来了饼干。但问及老家在哪?去不去站里避寒?流浪汉就不出声了。
虽然他们大多不愿意回家,也不愿意到救助站避寒,但都愿意接受救助人员提供的食品和御寒衣物,“为此,入冬以来,我们也加大了救助力度,给他们送衣送物。”
一天三趟主动救助
据了解,自2003年收容遣送制度被废止,救助管理办法出台,确立了救助自愿原则,流浪者不再被强制收容遣返,不能强制流浪人员进救助站,这为救助造成了一定难度。
“流浪者不主动求助,那我们就主动救助。”该工作人员说,在城区的流浪人员主要分两类,一类是神智健全的,一类是患有精神疾病的。相较于患有精神疾病的,第一类流浪者的救助相对比较容易,“他们一般有固定的场所,为此,一入冬我们就送去了御寒衣物,这几天天气冷了,一天三次给他们送食物,并适时增添衣物。”
对于没有固定场所的流浪者,救助人员也坦言确实存在一定困难。“其实,我们并不拘泥于一天几趟,入冬以来,只要有空就到大街小巷、公园、桥底去找。”由于没有固定场所,这样的寻找比较盲目,但该工作人员看来,这种寻找还是非常有必要的,“1月4日那天,我们就发现一个冻得直打哆嗦的流浪者,立刻送到了医院救治。”
事实上,对流浪汉的救助,并不能仅依靠一个部门的力量。如何建立一个更为完善的救助体系,也已成为市救助站负责人考虑的问题。
社区建立救助点
“去年12月份,我们在10个社区建立了救助点,希望借助他们的力量一同来做这个事。”市救助站工作人员说,毕竟社区里的人员多,更容易发现流浪汉或者是需要帮助的人。为此,他们给救助点配备了相应的棉被、泡面等救助物资,对于一般吃用方面的救助,可由社区直接进行,而需要送回家或者其他救助,救助站会立刻介入。
对于这样的方式,斗潭社区的工作人员也比较认同,“以前,一些居民发现有流浪者也会来跟我们讲,现在有了物资,我们可以随时救助,或者及时跟市救助站联系,让救助更为及时。”
市救助站工作人员表示,有了社区力量介入,主动救助的力度并不会因此而减弱,除了上街寻访救助外,3854513救助热线也24小时开通,市民只要发现流浪者或需要帮助的对象,随时可拨打这个电话寻求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