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联起众多经典风光和历史遗迹的闽江,除“夜游”项目外是否还有可深入挖掘的内容?在城区范围内推广便民自行车,自行车道建设又该如何保障?昨日,福州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进入第三天议程,不少委员将目光放在内河沿岸景观提升、闽江游内涵拓展以及城市自行车道建设等问题上,继续为福州的城市建设提供良策。
闽江沿岸可发展民宿经济
尽管汇聚了海洋文明的起点昙石山及怀安遗址、记录福州近代商贸繁荣史的双杭街道等经典景点和历史遗迹,但福州的闽江游却一直不温不火。为了打响闽江旅游的品牌,民革福州市委会在提案上“问诊”闽江游。他们提到,目前除“夜游闽江”以外,闽江旅游比较经典的项目还不多。游客只是“单纯‘来了、看了、走了’,得不到参与和互动的机会”。
为此,民革福州市委会建议,可发展沿江的民宿产业。他们提到,闽江沿岸不少村镇拥有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和文物古迹,尤其是长乐、连江、马尾的沿江历史村镇,大多有较好地发展民宿的条件。“应鼓励这些村镇发展民宿经济”,同时,发挥滨江临海优势,发展以海鲜为特色的餐饮业,丰富旅游元素。
此外,民革福州市委会还建议在闽江沿线建设一个大型水上游乐场,主打“亲水牌”,以此来增强游客的参与度,“提升可玩度”。
在加快闽江北岸驳岸整治的同时,他们还建议“要改变目前主城区前往马尾和长乐等地的公共交通运力有限的现状”,开辟沿江线路的公交车,将江滨公园、台江近代商贸遗址、船政文化遗址公园、马尾快安、闽安海防遗址等串联起来,再开设从马尾至长乐的公交车,“让自助行的游客能通过一两条公交线路就能将闽江沿线的景点一一欣赏”。
老城区支路可增设彩色自行车道
便民自行车在创造低碳出行方式的同时,也为拥堵的城市提供了另一种顺畅的交通手段。据了解,鼓楼区公共便民自行车系统一期共建设24个站点,市民办卡量已超12000张,日均借车量突破6800次,总借车数超86万人次。
不过目前,福州市主城区尚未全面铺开建设便民自行车。民建福州市委会在调查中发现,自行车路网系统的不完善是制约全市推广便民自行车的重要原因。
民建福州市委会提到,福州市的非机动车道在道路改造中不断被挤压。以江滨路两侧的自行车道为例,它虽初步形成,却没能与周边社区街道连接形成网络。同时,机动车占道现象严重,不少汽车违章停放在自行车道上,也妨碍了自行车道的有效使用。
为解决上述难题,民建福州市委会建议,在城乡结合部等使用自行车较多的地方,可先行规划自行车道,再逐步完善全市的交通道路功能。他们还提出,今后在福州新建的市政道路中,可考虑“设有自行车道和人行道,两者设置在同一平面且同期投入使用”。此外,他们还建议学习武汉建设5条彩色自行车道的经验,在老城区的支路等有条件的路段,先逐步恢复自行车道,再增设彩色自行车道,将之培育成城市靓丽的风景线。
内河可建滨河公园整合历史遗迹
福州市启动内河整治后,部分内河水质已有明显改善,白马河、晋安河等沿河景观有了进一步的提升。眼下福州市还有不少内河还在整治改造中,民建福州市委会针对内河沿岸的景观改造提出了不少有益建议。
民建福州市委会提出,因场地限制,不少内河沿岸地块的绿化大多“只能对现有的空地进行带状绿化”,可供人们休闲、娱乐以及抗震避灾的块状绿地难得一见。目前河道沿河的文物古迹还遗存不少,但“沿河若没有一定的空间,则难以实施园林的构成要素”,更无从谈起河岸景观的提升,内河文化也更难发掘。鉴于此,他们建议可在内河沿岸“建设滨河公园”,从而更方便地整合这些文物、古迹资源。他们建议,可把每一处历史遗迹点都作为主要节点来打造,更好地发掘内河文化。
同时在绿化上,他们建议适当保留一些木麻黄等具有历史意义的树种,同时注意树或花灌木、藤本等配置,形成丰富的多样性,将沿河绿化带打造成“市民的路边植物园”。此外,民建福州市委会还建议在有条件的地段,可通过多建设亲水平台和下水梯段等方式,让人们感受水体、亲近水体。
两会声音
建议开放南江滨沙排场
去年,南江滨沙排场建成后曾多次传出开放的消息,但目前仍未有定论。究竟何时才能敞开大门,这也是市民牵挂的问题。
委员蒋金狮提到,南江滨沙排场鲜见群众性体育活动。他认为,如果沙排场仅是“为了举办数次的大型比赛”,不仅利用率太低而且还是一种资源浪费。
他建议除作为比赛场地外,可开放其余的8个预赛场地和练习场地,同时可拆除四周的铁丝网,让市民自由地进入沙排场地进行运动。当然,为保证安全,“还可依托闽江公园设立专门机构”,指派专人管理,防止学生等到附近的江中玩耍。此外,在靠近水域的地方可加固、加高围栏。
江心公园可设陈靖姑文化广场
仓山区是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陈靖姑民俗信仰文化的发源地,自2008年以来,陈靖姑民俗文化节展示了这一信仰的文化魅力。据官方的初步统计,仅去年参与的信众就破万。
委员吴建清提到,以往举办民俗文化节的场地如南江滨九龙壁公园等,面积有限,已无法满足大型文化节的场地需求。而仓山区的江心公园废弃十余年,如今仍是大门紧锁。吴建清建议,可在公园内设立陈靖姑文化广场,全面展示这一独特的民俗文化,将之培育成陈靖姑民俗文化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