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医疗健康 > 要健康天天看
白领要关心自己的胃 专家支招远离胃病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1-07 10:31:45

  上周四下午3点半,丁鹏如约来到医生的诊室。他是一家大型食品公司市场销售总监,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会来医院的。

  原来,丁鹏五年前就已经有胃痛的毛病了,偶尔发作一两次,发作时就按照电视广告买药吃,疼痛缓解一些后就没怎么管它,用他的话说,他最不爱上的就是医院。去年3月份,他的胃痛又犯了,每次临下班就餐前及下半夜都会发作,伴胃部灼热感,胃口差。实在拗不过妻子的督促,他不得不来到医院,在医生的建议下做了一次电子胃镜检查,胃镜结果显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活动期)。面对胃镜检查结果及妻子的严密监督,丁鹏坚持吃了好一段时间的药,胃痛确实显著改善,胃镜复查结果也显示溃疡已经愈合,接下来的几个月还真的平安无事,胃痛居然没有发作。

  年后上班,公司调整了今年的销售指标,任务明显比去年加重了很多。作为市场销售总监的丁鹏,肩上的压力突然增大,他加班加点,熬夜、烟酒茶应酬、饮食睡眠无规律等成了常事。在销售业绩逐步攀升的同时,他的胃痛又开始出来捣乱了,饥饿痛、胀闷痛、夜间痛越来越频繁发作,程度也较以前严重,吃药好像也没有以前那么管用了,并严重影响他的工作。没办法,他不得不再次来医院看病,医生考虑其为消化性溃疡复发并建议复查胃镜。

  检查结果出来后,丁鹏大惑不解,又是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而且部位、大小几乎和第一次检查时差不多。明明已经治愈的溃疡,怎么会复发呢?到底应该怎样治疗,它才不会复发?生活中防止溃疡复发要注意些什么?

  消化性溃疡,复发原因多多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是目前最常见、多发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虽容易诊治,但也易反复发作。其复发原因有多方面,如溃疡没有完全愈合、过早停药、胃酸过多、幽门螺杆菌(HP)没有根除、溃疡愈合质量不高、进餐不规律、烟酒茶无节制、精神紧张、过于劳累等,其中溃疡愈合质量不高、HP感染未根除、胃酸过多为其复发的主要原因。

  经常规治疗后,在肉眼(胃镜)下愈合的溃疡,实际上还存在着组织学和超微结构方面的显著异常,表现为上皮下黏膜分化程度低,胃腺体囊性扩张,微血管减少及结构排列紊乱,再生黏膜功能状态低下,微循环状态和分泌保护性黏液的能力较弱等,这就为溃疡复发埋下了祸根。在HP、胃酸等攻击因子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等作用下,溃疡就很容易再度复发。

  抗酸、根除HP,规范治疗防复发

  提高溃疡愈合质量、减少HP和胃酸等攻击因子对黏膜的损伤,是防止消化性溃疡复发的关键。“无酸无溃疡”、“无HP无溃疡”的理论在消化性溃疡的形成和复发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消化性溃疡和HP感染确诊后,要按照系统、全程、联合用药的原则,积极治疗。

  对于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应首先进行根除HP治疗,这有助于显著降低溃疡的复发率。其方案可根据1999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关于幽门螺杆菌问题的共识意见》推荐的治疗方案,灵活选用三联或四联疗法中的任何一种;在根除HP治疗结束后,再给予2~4周的抑制胃酸分泌治疗。

  对于HP阴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可按常规进行抑酸治疗,其中十二指肠溃疡疗程为4~6周,胃溃疡为6~8周。抑酸药可选择H2受体阻滞剂如雷尼替丁,或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等。经上述治疗后,若胃镜检查认为愈合,可进行维持治疗以减少复发机会,一般多选用H2受体阻滞剂,用标准剂量的半量于睡前顿服;或用质子泵抑制剂每周2~3次口服。视具体病情需要,维持治疗3~6个月甚至1~2年。

  在根除HP、抑制胃酸治疗的同时,配合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如替普瑞酮、硫糖铝、铝碳酸镁等,可以覆盖、保护创面,减轻攻击因子对黏膜的损伤,增加保护性黏液的合成,促进损伤黏膜上皮的修复和新生血管的生成,从而提高愈合质量,减少消化性溃疡的复发。

  生活调理防复发

  日常生活中,长期精神紧张、情绪不稳、过度劳累等,会影响到神经-内分泌-免疫的调节功能,引起胃肠黏膜血管痉挛、黏膜缺血,不利于食物消化和溃疡面的愈合。

  进餐无规律、饥饱失常会严重影响胃酸的分泌。

  辛、酸、辣、生、冷、硬的饮食,浓茶、咖啡等饮料,烟、酒,以及强的松等激素类、阿司匹林等消炎止痛类药物,还会直接刺激胃黏膜和溃疡面,从而导致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及复发。

  对于上述不利因素,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

来源: 家庭医生在线 作者: 编辑: 巫婧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