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孩童在给大熊猫喂竹子
村庄外景
寒风凛冽。尤其在层峦叠嶂的山区,刺骨的寒风游离在山谷间,肆虐地宣告着冬天的来临。
“宝娃哎——宝娃——”一声呼唤打破了山谷早晨的宁静。
在村口喊了几嗓子,杨明华便有些疲惫了,“快六十了,喊不动了。”他尴尬地冲我们笑笑,便自顾自地坐到路边开始整理他的旱烟杆,嘴里还嘟哝着:“这娃子,不晓得今天来不来村里哦?”
杨明华生活在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蜂桶寨乡新华村。从雅安驱车一路往北,走近百里的崎岖山路,要三个多小时。
冬天的步伐仿佛走到村口就戛然而止了。虽然已不是繁花盛开的季节,村里却是生机勃勃:以大片翠绿的杉树打底,以黄红相间的枫树为辅,整个村庄披上了色彩艳丽的轻纱。78%,这是新华村的森林覆盖率。
沿着石板铺砌的村道往前走,不时能发现农舍前后新栽不久的树苗。在新华村,退耕还林的政策深入人心。“国家每年都发放退耕还林补偿款,树林茂密了,游客也越来越多,收入上不吃亏。”村民肖怀荣说。
其实,与观赏类林木和经济林相比,这里的人们最看重的还是箭竹。道理简单——这种中国特有的植物,是大熊猫的“口粮”。
箭竹品种独特、产量低,在村里林子面积并不大。为了防止熊猫断粮,村民每年都会扩种、松土、施肥,以尽量避免竹林开花枯死。
对于城里人,大熊猫很稀罕。在新华村,野生大熊猫却是村民的邻居。这些特殊的“村民”回到村里“串门户”并不鲜见。杨明华在村口呼唤的“宝娃”,便是其中的一只。
两三年前的一个夜晚,一只刚成年的大熊猫摸黑进了村,经过杨明华家时,看见门口挂着的苞谷,毫不客气抱住就啃。杨明华被门外的响动惊醒后,非但不驱赶,反而找出家中的面包、苹果扔给了这个胖乎乎的家伙。“宝娃”尝到甜头,成了村里的常客。
当然,不是每一个“居民”都欢迎这些贵客。有一次,“宝娃”像往常一样大摇大摆地进村时,被一条在村口游荡的狼狗恶狠狠地追着逃上了树,直到村民们把狗关进屋,“宝娃”才颤巍巍地爬下树。打那之后,早晚时分去村口呼唤“宝娃”,成了杨明华的一个习惯。正巧赶上它进村了,就给它护路、壮胆。
村里人说,有时候,野生大熊猫生病了便会下山来到村子附近的竹林里。村民就会把它送到邻近的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救治中心。
走在村口的竹林里,我们发现了几个用茅草铺好的窝。“为了方便往来过路的熊猫临时歇脚,大家才搭的这个窝。”一位村民笑着解释着。
东河静静地从新华村旁边流过,沿着河边一路走来,清澈的河水中小鱼时隐时现。村附近水电、矿产资源丰富,工业进村应该不是难事。然而,村里至今仍然没有任何工厂和企业。“不开矿、不建厂,争取零污染。”这是村民们的选择。
也曾有人提出过建村办工厂,大家都入股,提高人均收入,不过,这个提议遭到了大多数村民的反对:高烟囱、黑烟雾,还不把大熊猫吓走?单靠旅游业和经济林木,大家的收入还算可以,“能留住大熊猫,给金山银山也不换”。
离开时,在村口,又遇见了杨明华。
“老杨头,你们家‘宝娃’这两天怕是去其他山里耍去了吧?”有人这样打趣。
杨明华笑了笑:“不怕,我在这儿等,它总会回来的。”
离开村子很长一段路,还能听到杨明华的呼唤:“宝娃哎——宝娃——”山谷中,回声不断地传来。
它,能听到吗?
大熊猫是有灵性的动物,你对他越好,他就会越依赖你。
——村民唐淑华
没想到人类和大熊猫能如此友好地共处,村民们对这些可爱的国宝竟能如此体贴。
——游客刘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