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省人体器官捐献办专职协调员曹燕芳第一次走进大学开展宣讲。
原以为大学生年纪尚小,很多人都不会考虑生与死的问题,也不会有兴趣听有关器官捐献的知识。然而,让她意想不到的是,大学生的热情如此之高。
日前,由浙江日报和省红十字会联合举办的“生命教育之器官捐献宣传”走进浙大,闻讯而来的大学生将宣讲活动室挤得满满当当。活动快结束了,大家仍然踊跃提问。这个有关生命和爱的话题,让年轻人迟迟不愿散场。
知识的洗礼
在宣讲交流会开始前,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提早到达的大学生。他们都对器官捐献这件事表现出极大兴趣,而对捐献流程等具体知识并不太了解。很多同学听说学校有这样一个公益讲座,都叫来身边同学一起听。
下午4时15分,宣讲开始。到底什么才是器官捐献?器官捐献的人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具体流程是怎么样的?在很多人眼里,大学生往往是接受新知识新观念最多的一个群体,但这些问题在这些年轻人眼中,仍显得十分陌生。
原定一个半小时的宣讲,显得有些仓促。提问环节,大家纷纷举手,让器官捐献办的工作人员有些应接不暇。“器官能不能指定捐献给哪个人?”“有关部门对捐献者家庭有没有后期帮扶?”“登记捐献意愿后,能不能改变?”曹燕芳一边耐心解答,一边不胜喜悦:“至少他们在听,在看,在主动了解。”交流结束后的相应调查反馈中,记者了解到,绝大多数大学生都认为这样的活动让他们很有收获。
情感的触动
记者了解到,这次交流对这些年轻人来说,不仅仅是一次知识的扩充,“更是情感上的一次深深触动。”来自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大二女生邬微波告诉记者。
曹燕芳不仅给大学生仔细讲解器官捐献的基本知识,还带来3个感人至深的捐献故事。而当这几个视频在投影仪上慢慢展现的时候,现场一片安静,还有几个同学湿润了眼睛。
“当我们看到,来自丽水农村的胡欲辉妈妈主动提出要捐献儿子器官后,胡欲辉爸爸说的那句‘她一个山里的农村妇女都能这样想,我真为她感到骄傲’,让我觉得特别感动。”来自控制自动化专业的卢钟楷说,这个故事让他打心眼里觉得,平凡的人往往带来最多感动。
而不久前刚刚捐献器官的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大二女生周鑫鑫的故事,更是让这些年轻大学生觉得分外亲近。“和我们一样正值青春年华,都是大学生,她的父母和姐姐能作出这样的决定,不简单。”来自电子仪器专业的朱信佳说,原本以为这样的事情距离大学生还很远,周鑫鑫的故事让他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多思考。
感动的力量
讲座结束后,在器官捐献办工作人员和浙大红十字会指导老师的倡议下,大学生纷纷涌到讲台边张贴的海报上,签名以示支持。
来自社会科学实验班的大一女生孙筱静表示,之前她也经常在报纸上看到器官捐献的感人事迹,听了讲座后才了解到,这样的善举毕竟还不多,这项公益事业的宣传仍然需要更多人努力。
“改变社会传统观念,首先要从我们青年身上开始。”她告诉记者,之所以在签名板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一方面表示自己愿意成为一名宣传的信使,把这种新观念传播出去;另一方面,如果以后遇到捐献者受到舆论压力的情况,她也会勇敢站出来,给他们更多支持。
许多大学生不仅愿意成为器官捐献知识的宣传者,也表示会考虑用实际行动来支持器官捐献,争取成为一名器官捐献志愿者。
“目前最大的问题不在我们,还有父母、亲人和周边环境。”来自机械电子专业的李林峰认为,人体器官捐献是一项系统的工作,除了前期的宣传动员外,还需要有关部门出台更多的配套支持方案,推动和影响更多有爱心的市民参与到器官捐献行列中来。他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更多人的生命因爱而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