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岁片捞金争霸“屌丝”斗过“高富帅”买股票得先看票房脸色
创业板4家影视传媒股斗法
又到年末,正所谓不热闹不成戏,频频上映的贺岁片似乎成了如今一种新的新年习俗。在大家捧腹大笑、津津乐道的同时,贺岁片背后的捞金之战也正激烈上演,拼票房、拼纪录,制作公司的股价涨跌也成了一大看点。
事实上,影视公司之间的“斗法”一直有增无减,尤其是在创业板火拼的光线传媒、华谊兄弟、华策影视、华录百纳四家上市公司。无论是年末的贺岁片,还是电视连续剧,影视股的涨跌都得看票房脸色。
【拼票房】
投资2.1亿的比不过投资3000万的
“拿笔记一下,我的号码不好记。幺叁拐九拐洞拐六拐洞幺拐。”一部《人再囧途之泰囧》(简称《泰囧》)让多少人捧腹大笑,确实囧了、火了、赚翻了。自12月12日首映以来,票房节节攀升,成为了今年贺岁片市场的一匹黑马。国内票房已累计至7.21亿元,超《画皮Ⅱ》的7.2亿元成为新的华语片票房冠军。
就在《泰囧》开始它的破纪录之旅的同时,其制作公司光线传媒12月25日公告称,该片上映12天,票房达到约人民币6.9亿元,截至2012年12月23日24时,预计为公司带来票房分账收入约2.62亿元,这无疑成为了公司今年业绩的主要增长点。而按照该片3000万元的成本计算,片方的利润超过了10倍,正所谓以小投资创造了大票房。
而另一部由华谊兄弟投资、冯小刚导演的贺岁片《一九四二》却呼声不高,票房低于预期。截至12月9日,11天票房仅过2.8亿元,预计最终票房5亿元。
拿《一九四二》与《泰囧》对比,前者投资2.1亿元,后者投资不足3000万元;而两部影片的导演,一个是成名已久的著名导演冯小刚,一个是首次担任导演并兼主演的演员徐峥,可谓是一个“高富帅”,一个“屌丝”。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胜者是“屌丝”。
【斗股价】
影视股涨跌看票房脸色
在《一九四二》上映之前,市场对其期望值颇高。由于没有达到期望值,在该片上映后的第二天,华谊兄弟的股票跌停报收,之后一个交易日又大跌6%。一度创下2010年以来的新低。
而投资《泰囧》的光线传媒,受票房大卖的影响,股价也强劲上扬,12月份以来累计涨幅超过20%,在所有传媒股中排在涨幅榜第一位。
创业板上另两只影视股的涨跌也跟其票房密切相关。华录百纳背靠央企,出品的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多台热播,《当天真遇到现实》已经确定为东方卫视等2013年开年大戏。
与之相对应的是,自12月4日以来,该股强势反弹,截至12月26日收盘涨幅已达26%,股价直逼上市以来的新高。
而专注电视剧制作和销售的华策影视,自设立以来投拍发行的电视剧全部实现黄金档播出,高收视率自然让股市行情相当乐观。自7月以来,便一直维持反弹走势,目前累计涨幅已超过30%,完全独立于大盘走势。
此时此景,甚至有股民调侃:“以后买股票应该先问问自己的老婆,看看哪些电影和电视剧票房比较高,收视率比较好,买这样的影视股一定大赚。”
【冲上市】
影视公司纷纷冲刺IPO
贺岁片的走红往往让其制片公司赚得盆满钵满,这让不少影视企业眼红,他们集中冲刺IPO,迎来了一股“上市风”。
作为中国大陆唯一拥有影片进口权的公司中影集团于今年11月27日加入IPO初审名单。其出品的《建国大业》电影票房达4.3亿元,受到不少观众的热捧。除此之外,在同一天加入IPO初审名单的还有上影集团。
而小马奔腾则正准备明年冲刺创业板。2012年成功获得7.5亿元的融资,在经过国内影视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融资交易之后,其又以3020万美元的超低价格收购了詹姆斯卡梅隆创办的数字领域特效公司,这为其将来上市做了良好的铺垫。
“上市风”的另一追随者万达电影院,2012年并购全球排名第二的院线集团美国AMC影院公司,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影院线运营商。遗憾的是,上市喊了一年多,却仍未修成正果。
记者手记
别让一部影片绑架了公司价值
曾几何时,追剧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一次次刷新着票房、收视率的纪录,当然也成全了不少影视制作公司的“淘金梦”。
3000万的投入,换来逾10倍的利润,《泰囧》的大卖一定让不少影视公司羡慕、嫉妒加恨。然而这样的“黑马”毕竟只是少数,一部成功影片的背后又隐藏着多少电影的失败?
有数据显示,2011年,申请立项的电视剧近3万集,制作完成并获得广电总局批准得到发行许可证的剧集有14942集。而每年能够进入电视台黄金档的电视剧不超过6000集。
在电影行业,一开始很多都是斥巨资,一心要打造一部史上最xx的影片。但令人遗憾的是每年的国产电影中,能实现院线上映并获得盈利的确实屈指可数,大多数国产片陷入了赔钱赚吆喝的尴尬境地。
对比《泰囧》和《一九四二》引发的股价震荡,分析人士认为,风险控制非常重要。如今大众娱乐的方式已经非常丰富,即使请来大导演、大明星,也很难保证高票房,因为从确定投资拍片到影片上映,一般都要1年的时间,而大众喜好的变化是很难预测的,比如“鸟叔”爆红就是非常突然的事件。进入一个产业,就要承受这个产业的风险。在市场不确定、票房难预料的情况下,一定要尽量将成本压低。
目前,整个影视娱乐产业都在积极进行业务调整,开始走向规模化、全产业链竞争。比如,在香港上市的星美传媒两年前将艺人经纪公司千易收归旗下后,已形成集电影、院线、影视基地、广告和艺人经纪于一体的文化娱乐产业帝国,争取东方不亮西方亮,不让一两部影片绑架了公司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