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道灯亮了
爱心苹果义卖
市慈善总会助学捐赠
96811志愿者在福利院
新的一年快到了,走过今年,我们记者帮办栏目就满3周岁了。帮办栏目的记者和编辑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
热心读者为帮办记者画的刊头漫画我们一直在用着,因为我们知道这是您的一份心意。
3年来,我们先后与团市委、市慈善总会合作,坚持帮助全市的贫困大学生牵线助学。因为我们知道,帮助有需要的读者,是我们创办此栏目的宗旨。
远在外地的读者因为信任我们,送来了1万元现金,让我们帮他资助贫困学生。我们尽力做好每一个环节,完成他的嘱托。我们自费扩冲了照片连同资助生的名单一同交到了老人手里。因为我们知道,这是读者给予我们的最大信任。
2012年,有更多的单位、个人参与到了我们栏目中来。我们组建了一支近百人的义工队伍兰花帮帮团,为更多人带去了温暖。
兰花帮帮团,是帮办栏目与柯城区荷花街道的兰花热线共同创建的一个QQ群,采取自愿加入的方式。我们定期会在群里发布需要帮助人的信息,确定活动时间,有时间有意向的群友可加入扶贫帮困的活动。
今年1月,兰花帮帮团刚成立不久,就帮助了家住柯城区荷东苑社区的王紫妍小朋友。
现在王紫妍已经快满2周岁了。她的父母因种种原因离开了家。出生不久,紫妍就和聋哑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她在无声的世界里长大,虽然听力和发音都正常,但与人交流,也只会用“咿咿呀呀”的声音。
爷爷的退休费不够买奶粉,只得将奶粉泡得很稀喂紫妍,紫妍头发黄,人也瘦,每次去医院体检,医生都说营养不良。紫妍的父亲在入狱前还卖掉了紫妍和爷爷奶奶住的房子。
帮办栏目刊发了王紫妍的故事后,这个只有“咿咿呀呀”声音的小屋开始充满了欢声笑语。兰花帮帮团的群友们陆续看望了王紫妍,为紫妍送去了奶粉、牛奶、衣服等礼物,细心的他们还给紫妍一家准备了过年的年货。77岁的洪永根老人还给紫妍送去了1000元钱。柯城区人民医院妇委会和团委也去望了紫妍,他们为紫妍送去了20多套衣服。
最让王紫妍一家开心的是在今年2月,王紫妍在市区绿茵名都幼儿园上了学。园长从帮帮团义工处了解到王紫妍的情况后,免去紫妍上幼儿园的所有费用。如今小紫妍不仅会叫妈妈,还当起了聋哑爷爷和老师之间的“传声筒”。
衢报96811公众服务热线
搭起帮办栏目新平台
今年,我们栏目与衢报96811公众服务热线联动,搭建起了新平台,让更多的读者参与到帮办栏目的活动中。
衢州市儿童福利院的何老师致电96811,希望通过本报为福利院的孩子征集一些物品。市儿童福利院有近30名孩子,不少孩子身患残疾,不能外出。何老师说,考虑到有些孩子身体的原因,像超市、菜场、水果店、服装店等场所,只能用彩图让他们感知一下了,所以向爱心人士征求这类塑封的图片。帮办记者联系了何老师,获知,除识图卡外,这里的孩子还需要绘本、衣服、手推车、玩具等。
帮办栏目刊发此消息后,得到了热心读者的积极响应。
市民季建才加入了一个QQ商家群,他将日报上刊登的这篇报道发在了商家群里。令他意想不到的是有60多个商家立即给季建才汇了钱。季建才和群友负责采购,向福利院捐赠了25辆婴儿推车,还有坐便器、婴幼儿床上用品、玩具、书、衣服、乐器及老师的办公用品彩色打印机、塑封机等总价5万多元的物品。
江山文溪实验学校全校1700多位师生捐来了满满一仓库衣服、书籍和玩具。除此之外,兰花帮帮团QQ群的部分志愿者们也到场捐物。
活动当天,共有112位热心市民汇聚到了衢州市儿童福利院。
除今年4月福利院的活动外,衢报96811公众服务热线还与帮办栏目联动,在今年年底组织了一场帮助“补鞋妈妈”的爱心苹果义卖活动。
朱欣月是市区泉垄路口的一位补鞋人,与丈夫离婚后,靠每月五六百元补鞋的收入,供女儿施丽娜上完了大学。施丽娜很争气,成绩很好。4年前,她考上了武汉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英语专业。考上大学后,施丽娜经常拿奖学金,她还勤工俭学。大学毕业时,她拿到了专业英语八级证书。今年7月,施丽娜大学毕业后,顺利地在杭州一家文化创意公司找到了工作。今年10月,朱欣月被医院查出患乳腺癌晚期,施丽娜辞职回家照顾母亲。
通过本报帮办栏目,施丽娜顺利地在衢州找到了工作,并收到了上万元的资助。我们了解到朱欣月还需要大量的医药费。96811加盟商新疆特产专卖店愿意拿出40箱新疆阿克苏冰糖心苹果义卖,帮助这位“补鞋妈妈”。于是,我们在衢州市工程技术学院和96811公众服务热线上义卖,总共筹得4235元。这笔钱将全部捐给朱欣月。
市慈善总会
与帮办栏目同行
今年帮办栏目与市善总会合作,经过半年的努力,帮助柯城区金桂小区两幢楼亮化,解决了困扰贫困老人近十年的难题。
今年6月9日下午,柯城区金桂小区3幢、4幢的楼道灯和厕所灯全部亮了。平日里漆黑一片的楼道亮了起来。老人们走出了房门,暖暖的灯光照亮了老人们的笑脸。
金桂小区3幢、4幢住的大部分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年纪最小的50多岁,年纪最大的104岁。这些老人生活贫困,不少靠低保金生活。他们租住在这里,4户或6户老人共用一间厨房,卫生间也是公用的。楼梯间、过道、卫生间里都没有灯,老人们在黑暗里生活了近10年。
市慈善总会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联系了帮办记者,打算一同帮老人解决这一难题。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在市慈善总会的牵头下,记者跑腿,市电力局、市房管处三部门合力让这里的灯亮了起来。
市房管处直属房管所的工作人员到市电力局柯城分局供电营业厅,帮老人们办理了用电开户手续。市电力局柯城分局供电营业厅的工作人员主动捐款帮这两幢楼的老人出了200元的一户一表的改造费。市慈善总会“义佳仁”义工们帮老人办了银行卡,今后老人们产生的电费都由“义佳仁”义工们和衢州狮子会的会员们承担。改装电路的费用市房管处直属房管所也全包了,电工也由他们派。这次给老人们采购的路灯等材料都是最好的,路灯开关还配了人体感应开关,方便老人使用。路灯、开关等1000多元的材料费,由市慈善总会承担。
除此之外,帮办栏目还与市慈善总会共同推出了“寒门学子圆梦大学”活动。
患双耳耳道闭塞的汪昕豪在无声世界里书写“奋斗”,近乎失聪的他靠看口型考上大学。陈盈的母亲患了癌症,经过6次化疗,癌细胞仍旧扩散了。陈盈顶着压力,高考考上了一本分数线。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一放假,她便找了一份工作,每天凌晨5点半起床,骑着自行车进城去打工。通过我们的报道,汪昕豪凑足了学费,一位杭州读者资助了陈盈4年学费。
整整两个多月,帮办栏目除报道了这些贫困大学生自强不息的故事外,还报道了许许多多热心市民助学的感人故事。沈勤明这位八旬老人,从今年起每年捐出5000元资助1名贫困大学生上学,浙江绿色共享教育基金会秘书长孙丽娟每年来衢探访贫困生。在社会各界及各单位的齐心协作下,今年近500名寒门学子顺利入学。
明年,我们的记者帮办栏目还将继续,希望您能加入我们,成为我们的一份子,为更多人送去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