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清,谈起杭州,不少人喜欢用“一桥之隔”来形容。的确,如果驱车从杭州市中心的体育场路入口驶上上塘高架,正常情况下50分钟不到就可以开到德清。德清,名副其实处于杭州“一小时都市圈”内。
拉近的距离为经济要素的密切流动提供了更多可能。从早期的“星期天工程师”到“科研生产联合体”,再到今天资本、人才、信息等经济要素的深度融合,主动对接杭州都市经济圈的德清,为自己找到了转型升级最有效的着力点。
统计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德清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14.8亿元,增长11.1%;规上工业产值578.6亿元,增长22.3%;固定资产投资133.4亿元,增长27.7%。
杭资企业竞相落户德清
213家杭资规模企业!这是我们在德清发改委看到的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数据。比数字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杭资企业已成为德清产业转型升级的中坚力量——
目前杭资规模企业占德清规模企业总数的36.2%,杭资规模企业工业产值占德清规模企业工业产值比重为39%,在德清100家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中,47家为杭资企业。
随着这批杭资企业的落户,“德清制造”的形象发生深刻变化。眼下正在德清临杭工业园紧张建设的天马产业园,规划面积900多亩,总投资30亿元,建成后将成为国内领先的集材料、重型数控装备和精密轴承为一体的科研、生产基地,形成2200万套精密轴承、300台数控机床的生产能力。
“同城效应”在发酵。陈国柱是浙大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如今他已把工作重心放在了德清,每周都有四五天在德清。今年6月,圣航科技与陈国柱所在的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学院以技术入股方式参与产品创新研发。“德清和杭州完全是同城的感觉,从杭州家中到德清上班与到学校上课所花的时间相差无几。”陈国柱说。
产业趋优,环境也趋优。如今,去过德清的杭州人越来越感受到,莫干山脚下的德清,与杭州的气质越来越像。在德清,规模最大的中心商业街区就叫做“杭州后街”。迪欧咖啡、豪尚豪牛排等杭州知名品牌店的陆续亮相,休闲生活的氛围让身处这条人流熙攘商业街的人,顿生身处杭州的错觉。
德清企业注入“杭州因子”
“毗邻杭州的德清,同样可以享受省城人才、科技、市场等优质资源。”在欧诗漫集团产品展厅,董事长沈志荣说,早在2004年,欧诗漫集团就与浙江大学合作,在国内成功研制出了纳米珍珠粉。
正是这次合作,让欧诗漫能够把一颗直径7毫米的珍珠,打磨到“平均每个中国人可以分39.38万粒”的细腻程度,而欧诗漫的珍珠化妆品也彻底摆脱了国内市场同类产品低水平竞争的窘境,犹如“灰姑娘”摇身变成“白雪公主”,成为国内化妆品行业的新贵。
“欧诗漫”只是一个缩影。在德清,有相当一批本土企业,靠传统行业起家,今天也仍被视为传统制造企业,但其产品今非昔比,发展方式也从过往的成本导向转变为知识导向,而在这种转变中,“杭州因素”处处可见。
与“欧诗漫”一样,浙江五龙新材股份有限公司是家老资格建材企业。董事长宋云昌介绍,最早公司做的产品是“油毛毡”,现在变成了环保型高效减水剂,这种被广泛应用于高楼、高铁、电站等大型基础设施,不仅可以增强水泥硬度,还不影响水泥寿命的材料,属于新材料的范畴。帮助老宋完成产品产业升级的,就是来自杭州高校的科技人员。
融入都市经济圈,为德清一批企业打开了新的发展空间。2009年欧诗漫集团销售收入不过两亿多元,去年已经突破10亿元,一举名列全国化妆品企业十强的第五位。
两地联动布局新兴产业
上塘高架南庄兜高速入口附近,立着两块广告牌:一块画着德清杭州相距33公里,告诉你德清离杭州有多近;另一块写着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园身处德清,则折射出周边县市承受杭州经济辐射的变化。
德清不仅承接了杭州制造业产业的转移,如今,越来越多的杭州先进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也主动落户德清。
今年4月,浙江通航航空产业有限公司正式入驻德清通用航空省级高技术产业基地。除了在德清建设一个年产100架直升机的生产制造厂,全省首个集直升机培训、托管、维修、服务于一体的通用航空运行基地亦同期筹建。通航公司总经理李明华说,德清是浙江省目前唯一的通用航空产业基地所在地,且地处国内富裕人群集中的长三角腹地,渴望“驾驶直升机上天”的航空爱好者众多,市场潜力巨大。
尝到辐射之“福”的德清人又在着手新布局,一座占地5平方公里的科技新城今春已在县城南面启动。经罗兰·贝格咨询公司和新加坡CPG集团战略咨询和规划,这里将专门打造研发、设计、创意和信息等综合性产业高地。截至目前,科技新城已经引进了中渔(福建)通信有限公司、北京国遥新天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武汉飞燕航空遥感技术有限公司等地理信息产业相关企业29家。
同样,在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的德清经济开发区,凭借毗邻杭州的区位优势,浙江边锋首个软件开发项目成功签约,日本森岛、易科数码……当这些科技含量高、占地少的项目纷至沓来,开发区的“科技引擎”越来越强劲。
无需扬鞭自奋蹄,德清正在对接杭州都市圈中释放新的梦想和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