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一代身份证明年退出历史舞台 30年陪伴几代人成长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2-12-25 13:58:33

 

  “误打误撞”用上身份证

  “刚看到身份证,挺新鲜,就盼着自己什么时候也能办一张。”李季回忆,没过多久,他的这个愿望就实现了。但是,当时李季和大多数人一样,出差和领汇款的机会很少,所以,身份证在前几年几乎没派上用场。“虽然用不上,但我一般都会带身上。”李季回忆说,自己第一次用身份证是“误打误撞”。1987年,他和几个哥们去郊区玩,晚上太晚了,就来到了当时的门头沟北京矿务局招待所。李季拿出工作证,对方摇了摇头。他又掏出身份证,对方看了看,说“可以”。就这样,身份证第一次派上了用场。

  此后,进入到上世纪90年代,身份证的使用率越来越高。尤其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后,身份证的使用功能越发强大。干个体的越来越多,以往出门带的“单位介绍信”失去了作用,坐飞机、住宾馆、银行存款、办营业执照……样样离不开身份证。身份证也由此见证了由“单位人”到“社会人”的转变。

  记忆碎片

  在70、80后的记忆里,一代身份证更多的是与校园联系在一起。70后张云回忆,大学期间,他总是把一代身份证随身携带,使用频率最高的“功能”当数“捅宿舍门”。而80后回忆起一代身份证,则不约而同地笑说“照片太丑”。

  讲述:张云

  出生:70后

  记忆:当“捅门神器”

  2004年,国家开始推行第二代身份证,算起来,已经很多年了。但是70后的北京市民张云却迟迟不愿换掉“一代证”,直到今年年底,他才搭上了换证的“末班车”,因为他拿着“一代证”去办新的银行卡,银行拒绝受理。在银行、机场等很多地方,“一代证”已经提前寿终正寝。

  “实在是不愿意换,一代证还有我不少记忆呢。”张云说。实际上,所谓“记忆”颇为无聊无数次地用身份证捅开宿舍门。“到上世纪90年代末,大学宿舍楼都是老式的撞锁,大家出门又经常忘带钥匙,身份证的硬度厚度,最符合捅门的标准,顺着门缝照着锁舌一插立刻就开了。这种门确实不防盗,但那时候大家也没啥贵重物品,最贵重的寻呼机肯定是随身带的,不像现在至少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和苹果手机。这一捅就是4年,熟练到比用钥匙开门还快。代价就是,毕业时大家的身份证都破破烂烂软趴趴的,记得当时看到一位同学的身份证居然还很新,大家还惊呼来着。”

  不少70后都有和张同学同样的“虐待”身份证的回忆。实际上,对上世纪90年代末的学生而言,身份证确实用处不大。那时候背包旅游还不流行,银行卡很少,手机还是地位的象征,住宾馆查身份证不像现在这样严格,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都处于初级阶段。

来源: 北京晨报 作者: 编辑: 姜玲菲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