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各部门的一把手们,到了年底都要参加一场电视现场直播的“年终述职”,而这场“期末考”,将和一把手们的仕途前程紧密关联。
央视一条新闻,让全国观众见识了最公开的官员考评方式
“一把手”述职全程电视直播
连续两年排名倒数将被降职
“温州电视台直播年终述职,官员满头大汗”,这条电视新闻只有短短的3分50秒,可是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之后,却让全中国的观众们都知道了这件新鲜事:温州各部门的一把手们,到了年底都要参加一场电视现场直播的“年终述职”,而这场“期末考”,将和一把手们的仕途前程紧密关联。
其实,温州在电视上直播官员述职,已经不是第一次,但具体操作方式,却在不断进行着调整。
这场“期末考”始于哪年?
2005年温州首次做直播
温州首次电视直播官员述职是在2005年7月,温州市人大常委会一次全体会议上,发改委主任、财政局局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交通局局长等四位“一把手”进行了述职演说。
当时温州电视台和温州新闻网对这次述职进行了同步直播,全温州老百姓都能在电视里看到他们的表现。
其实在更早的2003年,温州当地还进行过一次干部就职演说电视直播。
从此,官员述职将电视直播,在温州渐成惯例。
到2010年,这项传统“升级”了。温州市市委考绩办决定,全程在温州电视台、温州人民广播电台、温州网同步直播当地多家单位的一把手年终述职。
今年谁在参加“年终电视大考”?
最贴近经济发展的27个部门
参加述职电视直播的,有27家单位。温州市委考绩办市直单位督察考核处处长林生豹说,选择这27家单位直播,主要因为它们和温州的社会经济发展关系最紧密。
为什么要全程电视直播?林生豹说,这是要给全市老百姓一个交代:政府部门拿着老百姓给的工资,到底为老百姓干了什么活。
这个“交代”,温州老百姓也确实很感兴趣。“平时在电视上,我们总看到领导西装革履地走在各个单位检查工作,并不知道他们到底做了什么,更不可能知道他们工作中有什么不足,现在他们上电视亮相了,总不会赖账吧。”温州市民陈凡说。
考官都有哪些人?
市委领导、专家学者、媒体和老百姓
这场“电视大考”的“考官”,是温州市四套班子的主要领导、各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各县市区分管领导、专家学者、媒体和群众代表。他们是由各部门、各团体自己选上来的。
“人大代表10个名额,要来自各领域各阶层;媒体代表10名,中央、省级、地方媒体都有。”林生豹说,选出的代表每年都在变动,这样才能保持公平公正。
这些考官将给各个“一把手”现场打分,他们给出的分数,将占到官员年度考核总成绩的10%。
“考核还包括民意测评,电视直播上,市委书记、市长都会直接对单位进行点评,点评就影响到民意测评分,从这点来看,直播述职的占分比例,远远不止10%。”林生豹说。
述职时间为什么只有12分钟?
为了避免讲大话空话
2010年,每个“一把手”的述职时间为15分钟;从去年开始,这个时间被压缩到了12分钟。
压缩时长,就是为了避免讲大话空话。林生豹说,领导的时间是珍贵,老百姓的时间同样珍贵。
这宝贵的12分钟,主要让这些领导讲三方面的内容:今年到底干了什么,有没有完成去年的计划;明年的计划是什么;能向老百姓承诺些什么。
林生豹说,他们做过评估,述职时间超过12分钟,就表明可能有水分,有假话空话,“老百姓不喜欢空的东西,喜欢实实在在的内容”;如果陈述时间太短,也表明该单位工作没有成效,对明年的计划不足。
最难的考题是什么?
逼着领导“一定要讲问题”
除了述职,本次“考试”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温州市委书记和市长点评。
这次年终陈述,温州市委考绩办明确表明,“一把手”一定要讲问题。
温州市考绩办副主任木力说,各部门确实在努力做事情,也做好了不少事情,但也总有问题存在,不可能尽善尽美:“有问题了,提出来,才能解决问题。”
一位参加会议的媒体人小姜就说,现场会议最“血淋淋”的就是各部门的“自我批评”:“等于扒光了衣服给别人看伤疤,如果一些领导避重就轻,书记和市长还要重新点评一下,这个效果更是伤疤上撒盐啊,老百姓看了痛快,各部门自己也能了解自己到底不足在哪里。”
对于水利发展不足的问题,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就点评:“今年水利的发展大投入,实际上是多年落后的一次蛙跳,是补历史的欠账,所以我们不能跳一下就停下来,而是要连续跳,跳得更高、跳得更远。”
考差了会怎样?
连续两年排末位,“一把手”降职
对各个“一把手”来说,这场“期末考”,还关系到他们的仕途。
每年的考核最终成绩不仅会在内部公布,还会在媒体上通报。
去年开始,考核基本合格的末尾几个单位还将被处罚。
如果该单位连续两年考核总体分数都排在末尾,单位一把手将被“淘汰”。
“所谓的‘淘汰’就是被降职或者调离该岗位。”木力介绍。“去年就有三家单位被排在了末尾,被扣了部分奖金。”
“今年考核的总体分数还没有出来,如果有单位连续两年排在末尾,一把手就可能被降职。”木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