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超男”花式抛球天才
走进成都“自教族”
在成都,有这样一个成员庞大的QQ群,群内300多人几乎都是孩子家长,他们因为一个共同的话题——“在家上学”而紧紧联系在一起。他们或因孩子不适应集体生活、或不认同传统教育理念、或不满足于千篇一律的培养方式、或因孩子具有异于常人的天赋而选择了“在家上学”这条少有人走的路。或许,在追求个性化教育的同时,孩子也面临着同伴关系缺失、难与现有制度接轨等诸多问题。我们姑且将这一群体称为“自教族”。
刚满12岁的成都男孩沈洋屹是父亲沈笑世“自教”的优秀成果,如今已是一个十足的“红人”。昨日,小洋屹抱着带给他无数掌声和鲜花的8颗花式抛球回到成都。在这之前,他刚受邀到湖北卫视挑战了直逼世界冠军的花式抛球表演。
父亲沈笑世表示,从今年8月参加完深圳卫视的表演之后,孩子就彻底火了,他也记不清这是孩子第几次被请至各大卫视做表演了。
才艺发现
“超男”回家自教花式抛球彰显独特天赋
小洋屹读完小学一年级那年9岁,因学习能力赶超老师的教学速度,他便把孩子领回家自己教育。
“他打破了在滑板上滑行距离长、抛球个数多的世界纪录,滑行距离可达到6米,抛球可达到7个。”昨日,世界纪录协会的习先生告诉记者,今年6月,沈笑世递交了孩子沈洋屹玩转“花式抛球”的世界纪录申请,“我们已经审核通过,目前只需办完一些剩余手续就可以拿到证书了!”“现在世界上一流的抛球运动员最多也是抛7个球,还都是成年人。”沈笑世介绍,发现儿子有花式抛球的天赋纯属偶然。小洋屹读完小学一年级那年9岁,因学习能力赶超老师的教学速度,他便把孩子领回家自己教育,同时想拓展孩子的才艺。一次打球时,他看到小洋屹玩花式抛球,竟然一次能接抛5个球!
发现孩子有这方面的天赋后,沈笑世便开始有意培养——制定训练计划,每天练球两小时以上。3个月后,沈洋屹就可以接抛6个球了;去年,可以接抛7个球;前几个月开始,竟可以接抛8个了。
个性训练
睡到自然醒玩球玩到卫视和春晚
“早上让他睡到自然醒。晚上,我们还会自由讨论,内容包括地球磁场、历史人物、脱口秀等。”
“早上让他睡到自然醒。”沈笑世介绍,自己的教学充分尊重孩子的个性,小洋屹每天的作息时间较为规律,起床之后学习两小时文化知识,下午3点到5点则是练球时间,“晚上,我们还会自由讨论,内容包括地球磁场、历史人物、脱口秀等。”
沈笑世称,自己对孩子的教学坚持高效率原则,“效果是最重要的,时间不一定要多长,但学习时精力一定是高度集中的。”持续的训练让沈洋屹本就精湛的抛球技术突飞猛进,因为表现突出,2011年还受邀参加了央视的网络春晚。而真正让沈洋屹被大众熟知,则是在今年8月参加完深圳卫视的一档00后表演节目。
1个滑板、7个小球,小球被迅速抛起,玩转一系列高难度滑板动作后,干净利落地将球接住——沈洋屹精彩的表演赢得阵阵掌声。秀完才艺后,沈洋屹还表达了挑战伽利略理论的言论,令人大呼奇异。嘉宾伍洲彤忍不住大呼“太不常规,太厉害了!”
沈笑世谈“自教条件”:
父母:要有时间和教育能力,不仅包括知识层面的能力,更多是进行一些人格教育。
孩子:要有一定的天赋和创新精神。
家长坦言
在家教学还是有点冒险
“其实在家教学还是有点冒险。”沈笑世坦言,并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在家教学,这需要符合一定条件,首先父母要有时间陪孩子,还要有教育能力,不仅包括知识层面的能力,更多是进行一些人格的教育,“同时,孩子也要比较聪明,有一些天赋和创新精神。”本身学化学出身的沈笑世做过摄影,当过主持,现在主要精力都是放在孩子身上。
“我个人觉得自教还是可以。”沈笑世的朋友孔先生肯定说。但被问到自己的孩子以后是否也会考虑在家上学,孔先生没有正面回答,但表示:“我还是觉得孩子开心,收获了知识,这是最关键的。”一旁趁练球空当休息的沈洋屹插话,“我很喜欢现在这种方式呀,有一点不安逸的是,一起玩的朋友少了些,他们都在上学。”
自教观点
爸爸说
其实在家教学还是有点冒险,并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在家教学。”
——沈笑世
儿子说
我很喜欢现在这种方式呀,有一点不安逸的是,一起玩的朋友少了些,他们都在上学。”
——沈洋屹
吾家有两子一个自学一个上私塾
自学软件编程13岁娃水平堪比大学生
13岁“超男”软件编程高手
“回家上学”年龄:12岁
成都几百户“自教族”家长,教学方式各有不同。温江的谢先生有两个儿子,7岁的小儿子在一个私塾(几个孩子一起教学)上学;大儿子海洋(化名)则在家自学。13岁的海洋对软件编程可谓无师自通,编程能力已达大学水平。
选择自学编程达大学水平
13岁的海洋在家自学前,曾在成都某国际学校就读,思维异常活跃的他常常让年轻老师“招架不住”。去年海洋小学毕业后,父亲谢先生因为和老师的教育理念不同,尊重孩子意见后便将其领回家。开始半年,海洋和父亲参加过云南的自助教学,回来后便在家自学。
除每周四会参加私塾补习物理和数学外,海洋其他时间都是自学,遇到不懂的问题再找老师请教。“老大花了1年时间就学完了初中3年的数学。”谢先生介绍,海洋喜欢电脑,为了解决编程难题,甚至可以连续两三天凌晨三四点钟才睡觉。而为了自学软件编程,英语功底很好的海洋请爸爸买来英文原版教材学习,如今他已经完成C++这类大学课程。
担忧交流不够兴趣面很少
谢先生把孩子比喻成种子,家长要做的只是浇水施肥,让种子按照天性自然发展,“家长不应该把太多的理想寄托在孩子上面。”对于海洋的未来,谢先生有自己的意见:“他干得好成了顶尖人物可以,干得一般做个小程序员也可以,一切以他的兴趣为主。”比起成绩,谢先生更在意海洋过得是否“开心愉快”。
自喻在黑暗中摸索孩子教育的谢先生也有自己的担忧,儿子偏好电脑编程,但社交就少了很多。谢先生表示,周末他会尽量带孩子们到处走走,帮助他们打开与外界交流的大门。去年冬天,谢先生还建立了“成都家庭自助群”,慢慢地聚集了一大群“自教族”,有时间会和其他家长约好,带着孩子们一起出去玩,“做各种亲子活动、开讲座,让孩子们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