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块钱一个,你要多少?”
记者无意中在网上看到有人在兜售“北京某券商100万资产以上最新最全白金客户资料”。在记者以购买者身份联系后,对方发来几份客户信息,称可以先验证真实性,不真实不收钱。
这位在网上公开兜售客户资料的人称其所掌握的这份高质量客户资料共有600个,打包价可以优惠至1500元。对方一再声称资料来自在券商内部工作的朋友,绝对真实,但关于信息获取方式对方并未详细告知。
从记者获取的几份客户信息来看,不仅涵盖客户的姓名、出生日期、性别、资金账号、开户日期、手机号码、开户营业部等信息,同时还有详细的资产信息,如昨日总资产、近三月平均资产、近三个月盈亏金额等。
随后记者随机拨通了其中两位客户的手机,戴先生得知此消息后很惊讶,并表示难以接受,但在记者逐一核对信息后,戴先生在感到紧张的同时,对于资料被泄露之事非常愤怒。白女士亦感到很难以理解,她表示会立即联系相关开户券商询问此事。
戴先生和白女士两位高净值客户资产均为100万以上,其中戴先生开户地址是某券商北京南路营业部,白女士开户地址是某券商北京广渠门大街营业部。兜售客户资料的人还向记者展示了两位资产过亿的客户信息,以证明其提供的客户信息高质量。
客户信息本是一家金融机构核心竞争机密,然而金融机构客户被泄露的事情已屡见不鲜。此前人民银行上海分行通报了江苏银行上海金桥支行今年2月~4月泄露客户资料的事件,目前在百度中搜索也可看到大量提供股民信息的广告。
客户信息泄露一方面是利益所使,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都有被陌生电话推销理财产品或推荐股票的情况,正是这样巨大的客户资料购买市场,催生大量客户资料被泄露,如今被泄露信息的客户身份也越来越高端。
相关机构疏于管理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在银行、券商内多个部门都可以接触到客户资料,很难彻底防范,也很难追究客户资料的泄露责任,比如投顾离职后会把客户信息带走,甚至快递单也会泄露客户的信息。
泄露他人个人信息涉嫌违法犯罪,并已有先例。2011年11月,上海浦东新区法院宣判一起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案件。29岁的侯某2010年3月从别人手中非法获得800余条银行客户的信息资料。2011年1月,侯某将这些信息上传至百度文库,相关银行了解情况后立即向警方报案,侯某随后被抓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