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消费频道 > 消费新闻
买"船票"还是买"应急包" 末日商品纯粹娱乐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2-12-21 10:53:10

  “玛雅预言中,2012年12月21日的黑夜降临以后,12月22日的黎明永远不会到来……”这是电影《2012》中的一段台词。尽管中外专家不断辟谣,但是“末日商品”还是在网上火了一把,而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实体店埋单的并不多。

   网上“末日商品”种类超万件

  昨日,记者走访西安多家商场、超市,难觅“末日商品”踪影,一些户外应急用品销售平平。而在小寨、骡马市等年轻客流密集的商区,有个别精明的个体商家则在卖一些“末日商品”,十几块钱、充满娱乐玩笑意味的船票则成了年轻人的最爱。

  实体店里“末日商品”种类少,销量低,但在网上末日商品却受到网友追捧。在淘宝上输入“世界末日”,跳出的商品有11571件,从几元的到几百元的价格不一。根据淘宝指数显示,淘宝网上“世界末日”最近三十天的搜索指数环比增长1969.5%,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958.1%。最近一个月,共卖出七千个救生包、三万块压缩饼干,一万张船票。

  其中最为热销的当属“2012诺亚方舟船票”。消费者可以在票上定制姓名、性别、国籍、舱位类型、舱位号等个性信息。船票上附有“联合国授权书”及防伪标记,还有模仿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签名。

  “‘末日商品’消费者没必要当真,应该理性消费。”业内专家认为,所谓的“末日商品”赚取的是人们注意力,现代生活节奏加快,许多人内心中都有一种逃离的心理需求,“末日商品”的概念,是对生活状态的一种调节和放松。

   “末日救生包”多是驴友购买

  记者在各大购物网站发现,很多户外用品店纷纷推出了“末日救生包、防灾应急包”等,卖家介绍这个是专门用来应对地震、海啸或者超级大洪水等自然灾害。点击宝贝详情发现,这组套餐含有防水袋、救生圈、打火机、逃生绳、工兵铲、登山镐、医疗包、手电筒等30多种野外求生物件,可谓是一应俱全。这样一套装备的售价高达200多元,销量却不错,一个店家一个月就卖出了104件。

  店家告诉记者,网购这些商品的群体主要是年轻人,很多都是驴友,都是为了爬山出行购买的,并非为了避灾。一位卖家有个商品的评价上说:“我和朋友约了22日去爬山,如果21日不是世界末日的话。”

   西安市民“末日商品”消费全国排第九

  最近一个月,共有超过10万人在淘宝网上购买了带有“末日”关键词的相关商品。其中,以北京、上海、广州这三个城市的消费者占比最高,分别占了10.04%、6.43%和4.02%。而在西部地区,西安市民最热衷网购“末日商品”消费者占比为2.01%,位列西部第一,全国第九。

  另外一个有趣的数据是,在12星座人群中,网购带有“末日”关键词的相关商品最多的是巨蟹座。这与巨蟹座深居简出、思想保守和需要自我保护的性格倒是非常符合。不过其实很多网购诺亚方舟船票的消费者都是作为礼物送人的,这也证明了巨蟹座浪漫的性格,把“末日商品”送给朋友,作为一种礼物送出,朋友也觉得很新颖的。记者王赫

   应当理性消费

  著名财经评论员孙喆认为:“在互联网上购买末日商品的消费群体,大多数是‘90后’年轻人,未必是真去使用,也可能是大家的圈子里当做一个话题,或者说是娱乐。此外,人群有这样一种特点,有心理惯性,人群本身是比较盲目的,别人做什么就会跟风。”

  淘宝网相关负责人也提醒消费者,在网上购买一些“末日商品”,互开玩笑,更多应该抱着一种娱乐、调侃的心态看待“世界末日”。消费者没必要当真,应该理性消费。

  中国科普研究所教授任福君则认为,末日传言流行的背后,有深刻的社会心理基础,不同人群心态不同:有的是非理性地跟风,有的是对现实的焦灼、不满和失望,还有的是调侃起哄。他认为,这种社会心理的形成有其复杂的社会根源,与经济发展的普惠性、社会文化建设、人文关怀的传达、科学理性精神的确立等有关,“谣言止于智者”。

来源: 西安晚报 作者: 编辑: 李雯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