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医疗健康 > 要健康天天看
没事儿摸摸墙 网友多招数教你严防“静电君”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2-12-21 08:53:18

  没事儿摸摸墙,拿硬币或钥匙捅捅金属体——

  网友教你严防“静电君

  “开门被门电,关窗被窗电,打车被车电,穿衣脱衣,连梳个头都被电到,肿么办?”冬季天气干燥,噼里啪啦的放电声,飞溅出来的小火花,最近不少网友在网上抱怨不时受到“静电君”的骚扰,不胜其烦。有没有好的方法对付静电呢?扬子晚报记者为您分忧,集合众网友和专家们的智慧,总结了一些实用小方法,包含衣、住、行各个方面,您不妨试试吧!

  衣跟墙面来个亲密接触

  “秋冬天,毛衣一穿一脱,连带着竖起来飞舞的长发,听着啪啪的噪声,简直就是每日必修课。”“一用梳子梳头,头发就飞起来了。”“天气干,头发也跟着打结,梳都梳不开。”网友如此抱怨,想必不少人也面临着同样的困扰,有什么好办法吗?简而言之,穿衣靠摸墙,梳头靠沾水!

  没想到,平凡无奇的墙面也有用武之处吧,那怎么个摸法呢?很简单,就是在你穿衣服脱衣服的时候,背靠着墙壁,这样就能将体内的静电放出去了。南京师范大学物理老师熊烨在接受扬子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装修的墙的外层都涂有油漆,导电能力会大大减弱,人体在接触墙壁时,可以将电荷传递出去。当然,熊烨老师说,穿衣脱衣防静电,不穿化纤和混纺衣服会大幅度降低被电的几率。“多穿棉质衣服,洗衣服时使用衣服柔顺剂也管用。而且家里尽量避免使用化纤地毯和以塑料为表面材料的家具,也能防止摩擦起电。”

  而让头发摆脱静电的纠缠,梳头前先将梳子在水里沾一下,这样头发湿润了,静电就乖乖走了。此外,熊老师还推荐大家冬季少用塑料梳子,因为塑料很容易与干燥的头发摩擦后产生静电,可以选择木梳或者牛角梳。此外,冬天洗好头发后,不要吹得太干,吹成半干后,抹上高保湿的护发素,可以在头发表层形成一层保护膜,可以有效防止静电,避免头发打结。

  “为了不被电,只穿棉制衣服,每天摸墙N次。”这两个方法也得到了不少网友的证实,网友@Wanglius说:“摸下墙最方便,实验室呆久了就养成习惯了,碰啥之前都习惯先摸一下墙。”“梳子沾水后再梳头发,不会打结,出门前再喷点润发剂。”

  住巧用硬币or钥匙

  “我直接用手碰触门窗,立马就会感到麻麻的。”不少网友反映,冬天在家里随便碰碰金属就会被电到,咋办?可以巧用钥匙、硬币等金属小物件!

  这些平时不起眼的小物件,在秋冬季节将发挥重要的“放电”作用。在你碰触金属物件前,应该用手拿着钥匙或硬币的一头,用钥匙另一头的尖端去接触金属物体——门窗、扶手、水龙头、黑板边、垃圾桶等等。

  “电流分散在了手指和钥匙的接触面上,这样静电就会通过它内部的电阻再流过人体缓慢释放掉,之后再用手触及,可以有效避免电弧直接接触手指而产生的痛感。”熊烨老师解释道。“为什么夏天不容易产生静电呢?因为夏天空气比较湿润,容易把摩擦产生的电荷释放掉。”他说,增加室内湿度,在房间内使用加湿器,或放一盆水,这样整个房间就能感到湿润怡人,人体衣服表面更容易吸附水分,就不容易产生静电了。

  此外,在家里或办公室还有一个方法防静电,就是勤洗手、勤洗脸、勤洗澡,为什么呢?因为静电产生多半缘于干燥,接触水后,可以使皮肤表面的电荷在水中释放,减少我们身体上附和的静电。

  “洗完手涂抹护手霜,保持一定的湿润也是个好办法。”有网友尝试洗手升级版后表示:不仅美手还防静电。”

  行下车前先用胳膊肘碰车门

  “有时候手刚触到车身就被静电打得麻痛。”有网友抱怨,静电简直无所不在,下车开门时也发生电击。

  外出时,怎么避免这种情况呢?科学松鼠会的网友推荐一个方法,就是不要直接用手去开门或关门,先用胳膊肘碰触车身,再用手去开门就可以了。

  对此,熊烨老师解释道,“因为坐在车上身体与座位摩擦产生静电积累,下车时,手突然碰铁门就会遭电击。先用有衣服隔着的胳膊肘缓慢放电,将身上的静电排掉,就不会被电到了。”

来源: 扬子晚报 作者: 记者 王赟 编辑: 刘彩娟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