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消费频道 > 消费专题
特殊配方婴幼儿奶粉关税降5%影响或甚微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2-12-18 14:01:45

  昨日(12月17日),财政部宣布,2013年1月1日起将对780多种进口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年度进口暂定税率,其中特殊配方婴幼儿奶粉关税为5%,显著低于最惠国15%的待遇,为目前税率的一半。

  关税司:为了增加进口

  据财政部关税司介绍,实施暂定税率目的是为了增加进口,满足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及消费需求。此次实行暂定关税的品类中新增和进一步降低税率的产品主要为五大类,包括调味品、特殊配方婴幼儿奶粉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其中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乳蛋白深度水解配方、氨基酸特殊配方婴幼儿奶粉的暂定税率被定为5%,仅为20%的最惠国税率的四分之一。在今年年初,上述特殊配方婴幼儿奶粉关税由20%降至10%,供婴幼儿食用的零售包装食品则从15%下降至5%。

  国内婴幼儿奶粉市场“洋盛中衰”局面由来已久,国家连续两年下调特殊配方婴幼儿奶粉进口关税颇受业内关注。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公布的数据显示,进口奶粉的市场占有率已从2008年前的30%左右跃升到50%以上,在高端奶粉市场,这一数据更是超过70%。资深乳业分析师陈渝则进一步表示,今年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估计将有600亿元的规模,其中中高端产品占一半以上,洋品牌又占据其中的80%份额。

  不过,国外奶粉在经过越洋关税和层层加价后的柜台价却让不少家庭望而却步,海外代购和“托粉团”成为需求者们新的选择。日前,有媒体报道,在香港街头,内地“拖粉团”趁着圣诞折扣季的到来活动频繁,导致多个进口奶粉品牌在香港中心地带出现断货。

  “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关税在洋奶粉价格中所占的比例很高,此次对进口奶粉关税税率的调整恐怕也是对社会呼声的一种回应。”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采访时说道。

  洋奶粉零售价影响甚微

  国内奶业专家王丁棉表示,尽管国家对特殊婴幼儿奶粉进口关税连年下调,但对奶粉市场的影响甚微。连续下调进口关税的特殊婴幼儿奶粉针对的是特殊消费群体,大约只有万分之一到万分之二的婴幼儿才适用这些产品。因此尽管惠氏、雅培、美赞臣均涉及该领域,但市场其实很小。

  关税下调,赵萍不认为这将会给过高的洋奶粉零售价有较大的“减负”作用。赵萍介绍,按照年初公布的《海关税则》里,对于进口奶粉的计税是以单价200元为标准,而关税在进口奶粉售价的比例中只占10%左右,“海关关税并不是构成奶粉成本的主要因素。”

  此外,她还补充道,洋奶粉价格过高其实还和国外品牌的市场营销策略相关,“如果国外奶粉企业在市场中采取高价策略,这也会是造成价高的因素之一。因此,想通过关税的降低来期待洋奶粉零售价的降低,会很难。”

  王丁棉则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国外婴幼儿奶粉品牌在中国市场非常强势,从2005年至今,每年价格涨幅均达到15%~16%,即使是在当前国外原材料成本下降的情况下,也并未改变这一势头。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简爱华则表示,在洋品牌奶粉的价格构成中,关税和检测费用的比例是28%~30%,尽管其占比较高,但是其对洋奶粉价格影响却很小,因此关税的降低使其降价的可能性较小,即便能够使其降价,幅度也非常有限。“洋奶粉之所以能够频频涨价,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其占据一半以上的中国市场份额,享有价格的控制权。”

  简爱华认为,国家连续两年降低特殊配方婴幼儿奶粉进口关税将会给国内外婴幼儿奶粉行业造成截然不同的两种影响。国家连降关税有利于更多国外婴幼儿奶粉的进入;而由于当前洋品牌已经占据我国奶粉行业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对国产品牌造成很大冲击,连降关税还将扩大其对国产品牌的冲击面。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 编辑: 李雯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