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垃圾河换了新颜。山下河里,一台台氧化处理装置正使劲冒着气泡。苏巧将摄
昔日的山下河,被各种垃圾填满,以脏臭闻名。资料图片
“去年5月,我收购了一条旧渔船,在市区府东路开了特色餐厅‘羡江南’。其他的都顺心,唯一的遗憾就是傍着这个山下河。这水啊,夏天到了,实在是臭,搞得包厢都只能做成封闭式的。我真希望哪一天,山下河清了绿了,坐在‘羡江南’的窗边能享受到微风徐来,那才真是‘只羡江南不羡仙’。”
今年5月,“羡江南”的老板说过这样的话。令人遗憾的是,这家餐厅等不及山下河变绿变清就已经停业。日前,记者站在山下河畔,发现河面上已很少见到垃圾,山下河东段生态修复工程正在建设施工中。
河东与河西
一条河两副“面孔”
今年年初,网友们曾在论坛评选温州最脏、最臭的河流。市区山下河不仅名列其中,还因垃圾遍布、河水黑臭熏人,被大家公认是黑名单中的“佼佼者”。有网友戏称:“想知道温州的塘河有多脏,到山下河来看看就知道了。”
其实,一条山下河也有两段风情。它以府东路山下桥为界,分为东、西两段。西段途经球山花园、上陡门住宅区、锦惠公寓等住宅区,前期经过沿岸截污纳管和河道清淤疏浚,入河污染已经得到基本消除和遏制。而山下河东段位于山下旧村,沿河建筑物密集,市政基础设施一片空白,截污纳管难度极大,致使旧村的大量污水、垃圾直排入河,导致水体黑臭现象严重,也影响了山下河西段的水质。
过去与现在
河东段悄然改变
“以前,我压根不敢站在河边。多吸一口气就能被熏死,特别是夏天,河面上不是尼龙袋就是塑料瓶,整个一条垃圾河。”市民陈先生的电机修理厂就开在山下桥边,他说,山下河是他见过的最脏最臭的河。
然而这个月,陈先生看到山下河变干净了,河面上除了偶然飘落的几片树叶外,很难找到生活垃圾的踪迹。
陈先生还有一个发现,他觉得山下河水质变好的另一个原因是轰隆作响的增氧水泵。“你看河里那个水泵,半个月前运转起来后,水就变清了许多,也不臭了。”由于前一夜刚好下了一场雨,因此陈先生领着记者到河边看时,曾经“臭名昭著”的山下河河水此时竟显出了几分青绿的颜色。
“山下河东段现在正在进行生态修复,现在大家看到的变化正是生态修复过程中展现的效果。”鹿城区塘河管理办公室朱海滨副主任揭开了河水变清、河面变干净的谜底。他说,山下河西段的生态修复早已完工,现在施工单位正在给东段进行“美容护理”。这次生态修复工程包括种植水生植物、利用泵器给河水增加氧气,增加碳素纤维草,配置微生物菌剂,投放漂浮植物,建设生态浮岛。
朱海滨说,山下河这一次“美容”大约需要2个月时间,虽然不能根除河道黑臭根源,但河水吸饱了“氧气”,增加了浮游微生物后,能提高对污染物的生化降解,增强自净能力。
未来与目标
治理“两手都要硬”
鹿城区塘河管理办公室是制定河道整治方案的主体单位,滨江街道是负责河岸垃圾清理的属地政府,这两家单位都是山下河的“分管领导”。
谈到山下河未来的建设,他们虽然出发点不同,却有着相同的治河打算和建设目标:争取旧村改造,及时截污纳管,防止生活污水直排;宣传引导、劝阻沿岸居民垃圾乱丢行为,做好河岸日常保洁,只有这两手齐抓共管,山下河才能彻底摆脱“黑臭”的代名词。
鹿城区塘河管理办公室的朱海滨说:“生态修复工程只有2个月,但是要想把山下河整治好非一朝一夕能完成,其间整治效果还有可能出现反复。”朱海滨说,在整治过程中最棘手的就是旧村地下管网未铺设,各种生活污水直排山下河。
滨江街道在山下河整治中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最近,他们出资10多万元,将原本不在其街道管辖范围内的巨一村的日常保洁包揽下来后,减少了河岸和河面生活垃圾的污染。街道工作人员说:“在旧村改造落实之前,我们街道能做的,就是做好河岸的日常保洁,向沿河居民宣传,希望大家不要往河里扔垃圾。”
山下河整治任重而道远,然而护河却最终要靠你我他。只要我们“手下留情”,不往河道乱倒垃圾、乱排污水,山下河就能早日恢复美丽容颜,告别黑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