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浙江新闻
预约离婚试行半年多来 慈溪近半预约者不离了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2-12-18 08:47:01

  从今年4月起,慈溪市民政局推出了预约离婚的做法,夫妻要离婚,需度过一周的冷静思考时间。据统计,截至11月底,共有1992对夫妻预约离婚,而一周后实际来离婚的只有1045对,离婚人数下降了近一半。

 

 

  离婚率高居不下,婚姻已成为“易碎品”。一些夫妻,特别是80后、90后夫妻仅仅因为冲动便草率离婚,等想回头时发现已覆水难收。有没有一种方式,可以让徘徊在离婚边缘的夫妻先进行“彩排”,再做决定呢?

  从今年4月起,慈溪市民政局推出了预约离婚的做法,夫妻要离婚,需度过一周的冷静思考时间。据统计,截至11月底,共有1992对夫妻预约离婚,而一周后实际来离婚的只有1045对,离婚人数下降了近一半。

  “这种生活没法过了!”

  “我早就不想过了,今天必须离婚!”

  “你们可想清楚了,我现在不能当场给你们办,你们先填表格预约,一星期后,如果还是非离不可,再把材料带齐了来办。”

  一个星期前,赵珂(化名)和丈夫王楠(化名)吵吵嚷嚷赶到慈溪市民政局办离婚手续,工作人员却微笑着拿出一张表格,告诉他们离婚可以,但要先预约,一周以后才能正式离婚。

  “我当时气得拍桌子,觉得他们是故意玩我们。”眼前,赵珂挽着王楠的手臂,笑着看了一眼后者说,“不过还真得谢谢这个试离婚,不然我们肯定后悔死了。”

  原来,和不少人一样,赵珂那天气冲冲地拿着表格就回娘家了。一开始,家务爸妈会做,下班和小姐妹出去唱唱歌,日子过得很自在,但是过了两天,她就开始想念结婚的日子——颈椎不舒服了,王楠会给她按摩;嘴馋了,王楠会给她做最喜欢吃的醋溜鱼;公司遇到什么不开心的,王楠会开导她……

  第5天,正当赵珂还在犹豫要不要给王楠打电话,突然收到王楠的一条短信:“今晚一起吃个饭,行不?”

  原来,一开始,王楠想着终于没人管自己了,连续玩了两个通宵游戏,等到第3天晚上,突然对玩游戏提不起兴趣了。

  “这次试离婚让我更加明白,两人一起生活,一定要懂得彼此尊重。”王楠说。

  宁波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处长何国信说,前来办理离婚的很多属于冲动型,尤其是80后夫妻,闹一点小别扭就认为日子过不下去了,嚷着要离婚,而预约离婚的做法,能使双方冷静下来。

  何国信说,近年来,慈溪市复婚率逐年攀升:从2006年的9.2%上升到2010年的18.5%。2010年登记离婚的是2150对,复婚的有398对。“有一对小夫妻,离了不到3天就跑来复婚。”工作人员感叹,离婚变成了“过家家”。另一个数据是,2011年宁波市结婚的新人是49410对,而离婚的就有13899对,离婚率高达28%。

  网友“小小荷的新家”认为,离婚夫妻选择试离婚的做法,是一种社会进步,体现了人们对家庭责任感的重视,不仅是对对方负责,也是对自己的感情负责。

  而杭州市民胡先生表示,如果两人闹到离婚的地步,肯定有调和不了的矛盾,预约离婚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离婚还是自愿为主,如果夫妻双方当天非离不可,我们也会当场办理。”一位工作人员坦言,一周预约期也非硬性规定,有的还可延长时间,给彼此更多的考虑时间。

  婚恋专家认为,预约离婚的做法或许会成为未来的一种趋势。“尽管离婚是个人的事情,但显而易见会对双方家庭甚至整个社会都产生一些负面影响。预约离婚并不是干涉自由,而是要求夫妻两人冷静思考,作出负责任的决定。”中国红娘网总经理、浙江婚介专业委员会主任罗仙林说。

  记者了解到,为了促进婚姻关系和谐,我省各地都采取了相关措施。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处调研员孟州军告诉记者,目前浙江正在开展“家庭辅导师”推广活动,主要针对离婚人群进行开解和劝导服务,部分地区由政府买单,目前大多数家庭辅导师是志愿者。

  从今年元月起,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婚姻登记处就实施预约离婚登记制,让“预约离婚”成为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社会干预。

  而在国外,也有一些类似的举措。为防止冲动离婚,韩国从2008年起在全国54个协议离婚管辖法院中实施《离婚熟虑制》,夫妻在提交离婚协议书之前,必须经过“熟虑期”,否则不可协议离婚。有子女的夫妻离婚,熟虑时间为3个月,无子女则为1个月。

 

来源: 浙江日报 作者: 编辑: 李雯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