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财经频道 > 银行动态
13款银行信托理财产品收益不达标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2-12-15 11:23:41

  在13款与信托挂钩的银行理财产品中,预期收益率分别从5.2%到6.1%不等,实际收益率最大下滑17个基点,最小降13个基点

  “11月份到期的理财产品我只拿到2%的收益,还没银行存款利率高,而买的时候,银行再三保证能达到6%的预期,现在真是说都没处说去。”王女士向记者抱怨。

  根据银率数据,11月共2344款理财产品到期,在披露到期收益数据的1880款产品中,有21款未达到最高预期收益率,其中有13款产品与信托挂钩。

   13款信托产品不达标

  在13款与信托挂钩的银行理财产品中,预期收益率分别从5.2%到6.1%不等,实际收益率最大下滑17个基点,最小降13个基点,均为中信银行发行产品。另外6款未达最高预期水平的理财产品为南洋商业银行发行的“汇率挂钩保本结构型人民币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为6%,但实际收益率低于预期收益率均超1%。同时,广发银行发行的两款与黄金挂钩的理财产品也未能到达最高预期收益率。

  “目前银行主要发行两类信托理财产品。”普益财富分析师方瑞说,一为证券投资类,此类理财产品的风险较大,若股票市场的行情走势波动较大,产品到期时或出现负收益。另一类为融资性质,属于固定收益类产品,有刚性的兑付文化,安全系数较高。但是,若企业提前终止产品到期时间,导致产品的发售期限缩短,投资者的收益将有所下降。

  融资性质的信托产品素有刚性兑付(即风险发生后,由信托公司及相关利益方兜底)的潜规则,资金由银行托管,部分甚至借道银行发行,无视市场利率变化,收益率动辄达到10%,因此被不少高净值投资者视为“高收益、低风险”产品。不过,目前来看,这种不对称的收益与风险关系正摇摇欲坠。

  截至2012年第三季度末,信托行业规模达6.32万亿元,而全国60家左右信托公司资金共约600亿元,100倍的杠杆比例暗藏着的风险不容小觑。近几年,理财产品发展可谓迅猛,产品余额连续几年翻番,各种各样的创新理财产品层出不穷,很多投资者都有眼花缭乱之感。这样的情形中,少不了泥沙俱下,很多风险与隐患都在慢慢滋生与上升。

  相较于信托类的银行理财产品,与外汇或黄金挂钩的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率较最高预期降幅较大。某银行理财分析师表示,此类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与货币的市场走势密切相关,主要取决于产品销售条件是否被市场所实现,与银行运作的关联度并不高。

  业内专家提醒投资者,虽然与外汇挂钩的结构型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较高,但风险水平也较一般银行理财产品高。投资者在看到最高收益率的同时,也应看到最低收益率。同时,投资者需要对标的市场的走势做出预测,一旦判断失误,到期后仅能获得最低预期收益率。

   专家提醒投资需谨慎

  经济学上有一个经典概念,即风险与收益对等。股民们都知道“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银行等渠道销售的理财产品也是同样的道理。如今,不少投资者把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当利息看,以为毫无风险;同时,投资者对“买者自负”这一投资决策也没有充分理解,在签订协议时对风险认定往往一带而过,由此,当遇到理财产品到期不能如期兑付,或出现亏损时,投资者往往难以接受。

  “一般情况下,与信托挂钩的银行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率在4%至6%之间。”方瑞称,市场上融资类的信托理财产品较多,判定此类产品的风险应考虑两个方面:首先,投资者需要具体了解资金的投向,以及投资项目的情况;此外,还需清楚企业的资金周转率和资产负债情况,以及把握其融资项目的还款能力。

  此外,银行发行的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绝大部分较为稳健,在利益驱动之下,一些客户经理罔顾风险大肆“飞单”,利用投资者对金融机构的信任,混淆银行发行与代销产品的界限。这些借道银行发行,甚至银行员工私下兜售的信托、股权投资基金等成为风险高发地带。

  因此,银行理财专家提醒,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时,还需细看产品说明,认清产品发行机构及印章,看清产品募集资金是否有银行托管,认购资金打到哪个账户。对那些收益率高得出奇的理财产品,应认清发行机构和产品性质,产品所对应的具体投资标的以及所设置的风险控制措施。另外,承诺超高回报率的产品一般都不可能保本,购买时一定要细读合同。

  此外,投资者还应该关注产品具备哪些风险控制措施。比如,融资性投资产品通常会有担保、抵押/质押、回购等措施;证券投资类产品可能会设计成分层形式,优先级别投资者将获得固定收益型回报;境外投资产品通常会进行货币掉期以规避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银行理财产品中的部分保证收益型和保本收益型产品则是以银行信用来保障产品本金和收益。

来源: 国际金融报 作者: 编辑: 李雯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