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快到年关“裸辞”吗?裸辞,不是光凭冲动就可以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2-12-14 09:44:15

 

  裸辞后的空窗期,如何让自己不掉价

  裸辞几个月后,新offer的工资比原来低了30%,你会去吗?裸辞太久找不到工作,你会委曲求全接受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差使吗?

  根据前程无忧论坛的调查显示,仅有28%的受访者不会委曲求全接受薪水低于预期的工作,而72%的受访者会在一段时间内屈于现实的考虑,而接受低于预期的工作。那么,如何才能不掉价呢?我们建议:

  分析自我,充电学习,让自己更自信。为什么要裸辞,裸辞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期待找一份什么样的工作?对于自己期待的工作,你有哪些优势,又有哪些不足?对于以往的工作,你有哪些收获?问清自己这些问题,可以让你在求职的时候不会显得迷茫。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进行充电学习,比如参加一些短期培训。让裸辞后的空白期充实起来,在面对HR质疑的时候,你才能信心满满,让自己不会掉价。

  为自己合理估价。如果你迟迟找不到工作,且多因为薪水不满意而拒绝到手的offer,那么你就需要想想自己的要价是否合理。你可请教行家,反思自己,真正弄明白自己的目标行业,目标职位在市场上的薪资水平等,然后再为自己做一个合理的估计。

  面试时向HR证明自己的价值。你的期望薪资是你自己评估的个人价值,但HR也许并不这样认为。如果你在了解市场行情后,坚信自己的个人评估没有问题,那么面试的时候你就需要向HR证明你确实值这个价。告诉HR你曾经成功地做了什么,在裸辞后的空白期你学到了什么……将这些有利的个人经历,与应聘岗位的要求紧密地结合起来。

  薪水可以降,职业生涯不可乱。经过上面几个步骤的努力,如你仍然没能找到一份薪资满意的工作,那么也不要太过执著于薪水的问题了。毕竟裸辞时间太久,会给个人造成巨大的生活压力,即使裸辞准备金充足,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但有一点必须注意:薪水可以降,职业生涯不能乱,要确定你所接受的offer必须在你的职业发现路线上。

  裸辞需谨慎,存够准备金

  在线招聘网站“前程无忧”论坛曾经的一项调查显示,有30%左右的人在跳槽时会选择裸辞。我们都知道,比起“骑驴找马”,裸辞则需要更多的经济成本。

  你凭什么可以裸辞?那就得存足准备金。据前程无忧的“裸辞准备金”调查显示,在二三线城市里,要为没找好下家的“裸辞”准备至少3—6个月的工资,而在一线城市更要准备1年的工资!

  其次,在心理上必须要明了:可能一时半会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并且要对自己在这个空档期该做些什么有个大致的规划。

  第三,分析为何自己一定要走到“裸辞”的地步,是公司的错?是自己的错?这些不搞清楚,谁知道今后会不会再有相同的遭遇。最后,要反复告诫自己:下“贼船”前,还确定有船可上!

  具体到萧山的情况如何呢?笔者专门请教了相关的人力资源专家。

  专家表示,每个人的能力不一样,找工作的速度也不一样。有些人能力强,一周可能就找到工作了,有些人面试了二三十家可能还没定数。但是从常态上看,裸辞准备金还是要至少准备8个月左右的。”

  他说,相比已经成家的“裸辞”者,还是光棍的“裸辞”者要轻松很多。“根据今年的经济形势,已经有家室的‘裸辞’者需要提前准备8个月的家庭开支,还没有结婚的也需要准备3-5个月的开销。如整个经济比较好,可以适当乘以0.8的系数。当然,在一些情况下,有工作者是可以考虑“裸辞”:

  公司效益不好,拖欠工资:“骑驴找马”,本就是为了自己在跳槽时有一条“跳槽不成”的底线。但既然公司已不能给你提供这底线了,那么又何必让原公司成为你求职的阻碍呢?

  对原工作极度讨厌:本来“骑驴找马”也是为本职工作负责,但倘若你讨厌现在的工作,怀揣着恶劣的心情工作,那么你势必难以尽全力去做,倒不如“裸辞”以求心灵平静,这也是给自己稍稍放一个假。

  经济负担小:如你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生活压力不那么大的话,面对急切摆脱原工作,寻找新工作的求职者来说,“裸辞”也是可取的。

  前程无忧论坛上,近五成网友表示,“就算裸辞的话,也要准备1—3个月工资作为‘裸辞准备金’。”而更有生活在一些城市的网友表示,“没有一万,休想裸辞!”所以没有钱,裸辞的风险还是很高的。

来源: 钱江晚报 作者: 编辑: 巫婧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