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里省吃俭用,一双皮鞋穿了20年都不舍得扔,看见旧报纸和喝完的矿泉水瓶都攒起来卖……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铁路工人,在资助贫困儿童上学时却十分大方。今年4月,他拖着70多斤重的书赶赴云南,看望一名深山里的贫困女童,并承诺资助她完成学业。直到近日,他的事迹才陆续被同事、亲友们得知。
带着70多斤书远赴云南深山
拖着70多斤重的书籍,他坐上了从青岛到云南昆明的火车,从昆明乘坐7个小时的大巴赶到麻栗坡县城,再走上一百多公里不通长途车的山路,才能赶到位于半山腰上的猛硐乡响水兴边小学。此行他不是出差旅游,不是走亲访友,他说,是为了资助一名深山里的贫困女童。
他叫刘瑞璋,今年42岁,是济南机务段青岛整备车间地勤乙班的一名普通的机车钳工。10日,在刘瑞璋家里,他向记者讲述了资助贫困儿童读书的历程。
刘瑞璋告诉记者,2010年,他在报纸上读到了“春蕾计划”的内容,萌生了资助春蕾女童的念头。“当时也没有别的想法,就是不想看到有孩子因为家庭贫困上不起学。”刘瑞璋说。看到报道之后,他就联系了青岛市妇联。在对方的推荐下,他连续两年资助了胶南市的两名贫困女童。
今年年初,他再次萌生了资助贫困女童的想法。今年4月,轮到刘瑞璋所在车间的工人们休年假。放弃了单位提供的去日照一家疗养院疗养的机会,刘瑞璋拖着早已买好的书坐上了去昆明的火车。提起去云南的原因,刘瑞璋解释,他想去给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牺牲的烈士们扫墓。“我父亲一个同事的儿子在那场战争中牺牲了,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因此一直想去云南祭奠这些英勇的烈士们。”刘瑞璋说。
10岁女童获得爱心资助
一路颠簸赶到了麻栗坡,刘瑞璋首先来到当地的烈士陵园为烈士们扫墓。祭奠完毕后,他拖着装有书籍的自制小推车,匆匆踏上了赶往猛硐乡响水兴边小学的路。“我咨询过当地的教育局,得知这所小学离烈士陵园最近,而且学校里有很多贫困学生。”在大山里的石渣路上走了一段时间后,小推车的轮子就被压坏了,无奈,他只好抱着沉甸甸的书继续走。好在遇上了路过的一名好心人,让他搭了顺风车赶到了学校。说明来意后,学校的校长非常热情地接待了他,并推荐了一名品学兼优的瑶族女童——10岁的盘文嫣。随后,一行人带着刘瑞璋来到了女孩家中。
女孩家住小坪寨子村,从学校到她家步行大约需要1小时。在曲折的盘山公路上,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悬崖,山高路窄崎岖难行,一行人只能互相搀扶着一路前行。到了孩子的家里,得知刘瑞璋的来意,孩子的父母连声道谢,并叫来了家中所有的亲戚,杀了一只鸡,切了腊肉,炒了当地的野山菜招待他。“女孩一家三口住在一间砖房里,条件非常简陋,一家人主要的经济来源就是卖自己家种的茶叶,年收入只有几千元。”刘瑞璋告诉记者。
将带来的一些文具、书籍和300元钱交给女孩的父母后,刘瑞璋告诉夫妻俩,他决定长期资助女孩读书,一直资助到女孩上大学。在一家人的感谢声和不舍的目光中,刘瑞璋离开了这个小村庄,回到了青岛。
平日省吃俭用一双鞋穿了20年
回到青岛后,刘瑞璋并没有声张他的善举,直到近日,他的同事和亲友才陆续得知了此事。“他是非常善良的人,一直省吃俭用,一件衣服都穿好几年。”刘瑞璋的同事刘彩霞告诉记者。在同事们眼中,刘瑞璋平日里十分节俭,“从不抽烟也不喝酒,为了省几块钱的饭钱,他每天都自己从家里带饭吃,看见旧报纸和喝完的矿泉水瓶都攒起来卖。”
在刘瑞璋的家里,记者注意到,几十平方米的房子里布置得非常简单,只有一台旧电视、一张旧沙发和一个小茶几。对于自己崇尚节俭的习惯,他并不否认。“我有一双鞋是1992年买的,一直穿到了今天。我也不喜欢买衣服,一般都是好几年才买一件,穿坏了再带去工厂当工作服,有一件衣服实在被穿得太烂了,同事都说‘受不了’。”刘瑞璋笑着告诉记者,他认为,钱应该花在该花的地方,“比如资助孩子上学,这笔钱就应该花。”
亲人伸手参与资助
离开云南后,刘瑞璋一直惦记着小文嫣,时不时给她寄去一些学习用品,每隔一段时间就打电话询问小文嫣的学习情况。“现在孩子都改口称呼我为‘干爹’了。”说着,刘瑞璋笑呵呵地拿出几天前小文嫣发给他的短信。短信中写道:“亲爱的干爹,我的成绩得了第四名,我会努力的,争取得到第三名。”
“现在还有很多孩子因为家庭贫困影响上学,所以我想慢慢扩大资助的规模。”在刘瑞璋的感染下,他的亲人和朋友也陆续加入到资助女童上学的活动中。“我表姐和表姐夫一听说我还要继续资助女童,一再要求我带着他们一起,我们已经决定明年3月去广西的贫困山区继续资助一名贫困的孩子。”刘瑞璋坚定地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