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上午,常山县同弓乡科星葡萄基地负责人张发根刚刚来到基地,便习惯性地抬起了头,望向矗立在田间的一块LED电子显示屏,上面滚动显示着未来3天的气象信息。“以前我们要了解天气变化,看电视要等,打电话要钱,现在气象信息搬到了田间,气象服务与我们零距离,有了气象台‘帮忙’,再也不怕老天爷帮倒忙了。”张发根说。
张发根是同弓乡山边村村民,一直从事农业,2008年他与乡里其他4户村民自发筹资种植高端水果,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经过几年努力,张发根30亩葡萄基地亩产已达到1500公斤左右,每亩年收入在3万元至5万元之间。“虽然是大棚种植,但种植业除了技术外,也要‘靠天吃饭’。”张发根说,过去,一旦遇到暴雪、暴风等灾害性天气,农民们辛苦一年种出的庄稼就可能损失惨重。
2011年6月,全市迎来了暴雨天气,而张发根的葡萄基地由于原本是稻田,排水功能较差,导致基地被淹,部分葡萄树树根出现了腐烂。“我们平时都住在基地,对气象信息掌握的途径有限,如今在田间作业只要抬头就能看到气象信息,根据不同的天气可以提前做好预防准备了。”张发根说。
当天上午,记者在常山现代农业园区正好碰到前来实地勘察的常山县气象局局长方革新。方局长介绍,这块气象信息预警显示屏是在今年10月开始运行的,此次来勘察地形,主要是准备在农业园区再建一个气象监测站,实时监测整个园区的小区域天气,给农民朋友提供更精确的气象信息。常山县现代农业园区的饶主任介绍,气象信息显示牌就好比园区瓜果、农作物的“保姆”,农民可以实时了解气象信息,提前做好灾害天气的预防。
方局长还说,气象监测站成立后,依据准确的监测数据,设施农业的现代化管理更有科学依据了。
同弓乡村民洪顺兴也说,在现代农业园区建立前,他主要种水稻,管理起来挺麻烦的,特别是稻田灌溉期间,农户都争着“抢”水。稻田被园区租用后,心里就不用担心了,每天在园区帮忙干农活,一天也能挣70元,而且他们也像城里的上班族一样,一天只做8小时,8小时外的工作也有加班工资。 “现代农业园区已成为当地村民打工的主要集聚地,如今很多村民在家门口也能‘上班’了,随着园区规模不断扩大,还有更多的人会回来。”随行的同弓乡乡干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