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妈@钱报家长会:我女儿老是要写错别字,这次记牢了,下次又忘了,又写错。纠错本也弄了,平常觉得根本就不可能会写错的字,可她到考试时偏偏又错了。请问,对付写错别字,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啊?
关于错别字,记者最近的一次记忆是《淘宝天下》上的广告,宝字多了一点,钱字少了一点,这个被解释为“淘宝多一点,用钱少一点”的创意受到很多人的称赞。当然,如果小学生把这些错字写在作业本上,家长们无论如何是说不出表扬的话。讲到读三年级的女儿写错别字,星星妈更是用“抓狂”来形容自己的状态。“我软的也来,硬的也来,都不行,她还是不停地给我写错字”。星星妈说,女儿错字的程度相当离谱,平常写作业时,抄抄也要抄错,到了期中考、期末考等考试时,错得就更多了。
星星妈在钱报家长会里寻找帮助,没想到却激起了当爹妈的一片诉苦声。骏妈说,小朋友写错别字的情况都一样,一次错过了,次次错,也没什么好办法。宸妈说,自家孩子是这次写对的不保证下次会对,这次错的下次却肯定还是错。第一次写错了,就像刻到脑袋里去了,回回都错,怎么纠正,老毛病还是要犯。在和小朋友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后,宸妈甚至做出这样的总结:第一次写错的字,就同找对象一样,是初恋啊,真是难忘的。
孩子们写错别字究竟有多“离谱”,家长们给记者举了不少例子:像“子”和“了”不分,把“叶子”写成“叶了”;“陪”和“部”不分,把“陪伴”写成了“部伴”;“武术”的“武”多加“丿”;“纸片”的“纸”下面加个点;有的孩子写出来的字,甚至得反着看,就像照镜子一样……爸妈在说孩子错别字的同时,也在猜原因,是不是写得太少了?是不是书看得太少,不理解字词的意思?还有家长把写错别字和小时候爬得太少联系起来,觉得是孩子感统(指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差,影响了识字。
对于孩子写错别字,老师又是怎么看的呢?昨天(6日),记者请教了杭州长江实验小学校长娄屹兰。娄校长的另一个身份便是语文老师。她告诉我们,现在语文教学的节奏是字→词→段→篇,一年级的学生是拼音→识字→阅读,所以看拼音写字,成了语文教学中的传统,对这种题型,近几年,小学低段学生的正确率反倒是在提升,基本能做到少错字,少别字。可一旦到了二三年级,要把字词放到句子里去了,错误率立刻上升。
原因很简单,学生对汉字缺乏理解,“认识一个字,需要了解音、形、意,孩子们从最早一两个词的认识,到对一句话的理解,这中间其实是对他们统合能力的挑战。如果之前只重视词语的听写,对字词的理解仅仅停留在音形这两个层面上,就很容易出现错字别字。”娄校长说,很多家长给孩子准备了纠错本,但在纠正错误时,仍采用听写字词的方式,其实是事倍功半,孩子当时可能是记住了,但换个语境又会做错。
那如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娄校长推荐了一个方法:改听写为写话练习。将常用的字词放在孩子能理解的生活对话中运用,让孩子理解字词的含义,从写话中找到错别字,再加以纠正,孩子对这样的纠错方式会印象深刻。
“怎样才能少写错别字,关键就是要让孩子在实践运用中巩固。”而对不少家长提出的多看书就能少写错别字的观点,娄校长则认为,阅读是减少错别字的一个手段,但不是消灭错别字的快捷方式,原因还是之前说的,很多书上的语境是孩子一下子无法理解的,在这样的语境下,让孩子理解字词的含义,更是难上加难。所以还是得从孩子们最容易理解,经常接触的话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