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医疗健康 > 要健康天天看
洗澡过勤易皮肤瘙痒 冬季洗澡注意7要点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2-12-05 11:36:43

  核心提示:冬天虽然很冷,但现在很多人家里都安装了热水器,回到家里还是能洗上暖暖的热水澡。特别是白领上班族们公认洗澡、泡澡是消除疲劳、改善睡眠的好方法,有益于身体健康。所以,很多人还是养成了冬天每天洗澡的习惯。但是,冬天里洗澡都要注意些什么,你知道吗?

   1.冬季洗澡不宜过勤每周2-3次

  因为工作需要或生活习惯的改变,很多人现在已习惯每天洗一次或两次澡。但随着冬天的来临,空气越来越干燥,皮肤瘙痒的情况开始困扰这些“天天洗澡族”。她们中很多人甚至认为,皮肤痒是说明个人卫生没做到位,于是,澡就洗得更勤、更彻底,但皮肤的瘙痒程度反而加重了。医学专家提醒人们,洗澡过勤会把皮肤表面分泌的油脂及正常寄生在皮肤表面的保护性菌群洗掉,容易伤害到皮肤的角质层,由此导致皮肤瘙痒,皮肤的抵抗力也会减弱,反而容易得病。

  在这样的季节,每周洗澡2-3次是比较合适的。

  2.冬季洗澡水温不宜过高

  冬天洗澡水温过高不利于女人养生保健,因为水温过高容易破坏皮肤表面的油脂,导致毛细血管扩张,加剧皮肤干燥的程度。同时,过高的温度还会增加心脏负担,因为全身皮肤血管明显扩张,使大量血液流到全身皮肤,会使心脏缺血缺氧。特别是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病的人,水温过高可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加重心脑血管的负担,并增加血液黏稠度。爱美网小编建议:水温24℃到29℃为宜。

   3.冬季洗澡宜选用中性浴液

  冬节洗澡的时候我们宜选择中性沐浴用品,以避免对于肌肤的刺激,洗澡时选用的浴液一定要选择碱性小的,中性的最好。沐裕后最好涂一层可以润肤、保湿的护肤品。每天必须多饮水,还可以在房内放上一盆水,或使用空气加湿器,以增加室内的湿度,如有需要,可每隔数小时给皮肤喷点水,使皮肤始终处在一种较为湿润的状态。

   4.不宜长时间洗澡

  很多女性喜欢在泡澡的时候看书、听音乐或者闭眼休息,泡澡时间过长,导致皮肤发皱,这是个很不好的习惯。因为洗澡时间过长皮肤容易脱水,人容易疲劳,还易引起心脏缺血、缺氧,致使冠状动脉痉挛、血栓形成,甚至诱发严重的心律失常而猝死。另外,洗澡时间过长,头部血液供应相应减少,易导致脑缺血而发生意外。小编建议:盆浴20分钟,淋浴3至5分钟即可。

   5.不宜空腹洗澡小心虚

  洗澡时因水传热快而使人消耗大量的热量,而人体的热量主要来源于血液中的葡萄糖。饥饿时,血中葡萄糖水平偏低,不能满足能量需求,就容易发生低血糖,易疲劳、头晕、心慌,甚至虚脱。小编建议不要空腹洗澡,或者洗澡前至少要喝一杯饮料。

   6.不宜饭后洗澡易心绞痛

  有些女性为了节省时间,在饭后立即洗澡,这样是很危险的事。一方面每顿饭后,人体要从全身调集一部分血液到胃肠帮助消化。饭后立即洗澡,由于消化道血流量较少,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引起肠胃道疾病,诱发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等症状。另外因为脑、心脏等部位供血不足,容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另一方面会加剧心脏缺血,甚至发生心绞痛或猝死。小编建议:洗澡时间应在饭后两小时,或下顿饭前1小时左右为宜。

   7.冬天洗澡别紧闭门窗

  用燃气热水器洗澡,紧闭门窗导致一氧化碳中毒的事件每年都有。用燃气热水器洗澡本身就存在很大的风险,如安装不当、维护不好,都会带来危险,特别是在洗澡时极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冬天洗澡,门窗密闭比较好,人很容易因缺氧中毒。洗澡时别紧闭门窗,超过半小时一定要上前看看。否则若中毒超过半小时,会有生命危险。

  洗澡前后注意事项

  1.洗澡前喝一杯温开水,可以补充全身血液容量。洗澡后同样喝一杯温开水,可以补充洗澡时皮肤缺失的水分。

  2.选择中性的香皂或沐浴露,但不必天天用,隔两三天用一次即可,以免将皮脂洗去,导致皮肤更加干燥。

  3.洗澡后,全身涂抹润肤露,然后穿上用吹风筒吹热的睡衣,有助吸收,锁住皮肤表面水分,缓解干燥瘙痒。

  4.热水澡过后,可以用比较凉的水冲全身,使皮肤及血管有一定的收缩,以增加血管的弹性,会使人更加健康。

  5.如果你在调整洗澡次数和洗澡方法之后,皮肤干燥瘙痒程度仍然没有缓解的话,最好还是请医生对皮肤进行诊断后对症下药。

 

来源: 39健康网 作者: 编辑: 刘彩娟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