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医疗健康 > 健康食谱
糯米营养丰富 可健脾养胃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2-12-04 15:29:10

  主题:生炒糯米饭

  食材:糯米1碗,腊肠1根,洋葱半个,香菇6朵,虾米10克,香菜5克,黑胡椒、生抽、食用油、香油、香葱适量

  做法:

  1、将糯米洗净后用冷水浸泡约4小时,放入蒸锅内加盖蒸半小时;

  2、将香菇及虾米用冷水浸泡10分钟,洗净后重新用温水浸泡半小时后捞出,温水留下备用,将腊肠、香菇、虾米、洋葱切成小块,将香葱及香菜切碎;

  3、锅内下入植物油及香油,放入洋葱小火翻炒,微焦时下入香菇、腊肠及虾米炒香;

  4、下入蒸好的糯米饭,并倒入少量发香菇的水,因为米饭刚倒下去时会结成团,倒入水分后就会散开。加水时要注意少量多次加入,不要一次性倒下,以防米饭过分松软影响口感;

  5、将米饭炒散后,加入少量生抽及香葱、香菜,炒匀后即可盛出食用。

  注:将浸泡过香菇及虾米的水倒入米饭内味道会更香,因此分为两次浸泡,建议第二次泡发香菇及虾米的水留用。由于腊肠本身就有咸味,因此不建议再加食盐,以防食盐摄入过量。

  39食神营养提示:

  一、糯米健脾养胃,可缓解食欲不振

  糯米在南方被称为“糯米”,在北方则被称为“江米”,是制造粘性小吃,如粽、八宝粥、各式甜品的主要原料,糯米也是酿造醪糟的主要原料,因其香糯粘滑,常被用以制成风味小吃,深受大家喜爱。

  糯米是一种温和的滋补品,有补虚、补血、健脾暖胃、止汗等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反胃、食欲减少、泄泻和气虚引起的汗虚、气短无力、妊娠腹坠胀等症。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糯米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B及淀粉等,为温补强壮品。

  二、糯米分为圆、长两种,不宜一次性食用过多

  糯米分为圆糯米和长糯米两种,长糯米即是籼糯,米粒细长,颜色呈粉白、不透明状,黏性强。另有一种圆糯米,属粳糯,形状圆短,白色不透明,口感甜腻,黏度稍逊于长糯米。适合做粽子、酒酿、汤圆、米饭等等。糯米食品宜加热后食用,老人、小孩或病人应当慎用。糯米年糕无论甜咸,其碳水化合物和钠的含量都很高,对于有糖尿病、体重过重或其他慢性病如肾脏病、高血脂的人要适可而止。

  三、糯米食品预防消化不良进食方法有讲究

  其实,糯米食品如糯米饭、糯米粥,都是相当容易消化的食品,养胃健脾的食品。所以中医认为糯米能够补虚、止泻。但是为什么大多数人都认为糯米食品难以消化呢?据研究认为,这是因为糯米中的淀粉支链在加热以后及冷却以后的形态不同,糯米食品冷了以后,淀粉分子会增大,导致难以消化。因此,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给出糯米食品的进食建议:

  1、刚烹调好还热乎的、没有油的糯米食品并不难消化,血糖反应非常之高。这类食品包括糯米饭、糯米粥等,适合消化能力较差的人吃。

  2、元宵比汤圆质地紧密难消化。如果胃不好,煮的时候不宜有硬心,也不必追求清汤,最好能多煮一会儿,软一点再吃。

  3、冷糯米食品,特别是加了大量饱和脂肪的糯米食品相对较难消化。消化能力弱的人在吃汤圆、元宵、糯米鸡、糯米丸子、炒年糕、八宝饭、炸糕等食品时,应当趁热吃,而且应当少吃,细嚼。冷后就不要再吃了。

  4、对于消化能力强的人来说,即便是冷糯米食品,很可能血糖上升速度仍然不低。血糖控制有障碍的人,应当尽量少吃各种粘性主食品,特别是加了大量油脂的粘性食品。

  39食神每周二提醒:

  心最强时间:11~13时心最弱时间:21~1时强心关键词:养

  39食神补充提醒:食疗只是日常辅助调理,别过分依赖;若感身体不适,请尽快就医。

来源: 39饮食频道 作者: 编辑: 巫婧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