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医疗健康 > 儿童健康
育儿专家视点:宝宝冬季保暖穿棉衣最靠谱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2-12-04 10:15:52

  核心提示:面对这寒冷的冬季,南方的宝宝要怎样御寒保暖呢?北方有暖气的宝宝又如何提防保暖过度?针对这些问题,育儿频道特别邀请了39问答的专家——田彦素医生,给各位网友专业的指导和建议,让宝宝能够暖暖地度过冬天。

  冬天到了,天气越来越冷,很多宝宝开始在家里过冬了。据我所知,北方有暖气或有炕,家里可是暖和得很啊!可南方就没有这么好的条件了,家里没有暖气,有的家里还没有空调。南方的宝宝一到冬天就总是流鼻涕,稍不注意添加衣服或者在洗澡期间不慎着凉了,宝宝就会因此而感冒流涕。面对这寒冷的冬季,南方的宝宝要怎样御寒保暖呢?北方的宝宝又如何提防保暖过度?

  为此,本期育儿专家视点针对冬季宝宝如何保暖这个问题,特别邀请了39问答的专家——田彦素医生,给各位网友专业的指导和建议,让宝宝能够暖暖地度过冬天。

  问:宝宝冬季要怎么穿才不容易感冒?

  田医生:建议一般穿棉衣即可,由于宝宝爱走动,不必穿太厚,避免出汗后会容易感冒,记得要给宝宝喝水。

  下面是一些宝宝穿衣建议。

  

  戴上帽子可以维持体温恒定,因为小宝宝25%的热量是由头部散发的。帽子的厚度要随气温降低而加厚,但不要给宝宝选用有毛边的帽子,因为它会刺激宝宝皮肤。此外,患有奶癣(湿疹)的宝宝不要戴毛绒帽子,以免引起皮炎,应该戴软布做成的帽子。不要经常戴口罩围巾,经常戴口罩、围巾会降低宝宝上呼吸道对冷空气的适应性,缺乏对伤风、支气管炎等病的抵抗能力。而且,围巾多是羊毛或其他纤维制品,如果用它来护口,一是会使围巾间隙中的病菌尘埃进入宝宝的上呼吸道;二是羊毛等纤维吸入体内,可以诱发过敏体质的宝宝发生哮喘病,而且还会因为围巾厚,堵住宝宝的口鼻影响正常肺部换气。

  

  穿衣要适量,如果穿得太多,宝宝一旦活动便会出汗不止,这样会使皮肤血管扩张,皮肤血液流量增加,因此散热量加大。表现为宝宝出很多的汗,衣服被汗液湿透,反而容易着凉,并且也降低了身体对外界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而使抗病能力下降。此外,由于6个月以内的宝宝因体表面积相对较大而散热多,而身体产热能力却不足,所以外出寒冷时还是应该注意多穿衣。绒衣绒裤不要贴身反穿,绒衣绒裤通常采用起绒针织布制作而成,反面柔软、蓬松,保暖性很好,有的妈妈给宝宝反穿。然而,如果反穿,这些绒毛很快会因汗液和皮脂的缘故,变得粘结、发硬,若是洗涤时再用力搓揉,就会使这种情况更为加重,保暖作用因此而减弱。毛衣要选购儿童专用毛线,现今市场上有专为宝宝生产的毛线,它所含的羊毛与普通毛线中的羊毛不一样,非常细小,并且很柔软,保暖性又好,十分适合宝宝穿用。妈妈还须注意,不要选择含马海毛的毛线,因为容易脱毛,吸入到宝宝气管和肺内会引起疾病。

  

  保持宝宝袜子干爽,袜子潮湿时就会使宝宝的脚底发凉,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抵抗力下降而易患上感冒。冬天应选用纯羊毛或纯棉质地,并对脚部皮肤有养护作用的袜子。鞋子大小要合适,如果鞋子太大,它就会与脚之间形成一个较大空隙,因此使得脚上的热量大量散失;鞋子太小,由于脚与鞋之间没有多少空隙,就会把鞋子和袜子的棉絮、纤维绒毛挤压结实,从而影响了鞋内静止空气的储存量而不能很好地保温。正确做法:鞋子稍稍宽松一些,质地为全棉,穿起来很柔软,这样,鞋子里就会储留较多的静止空气而具有良好的保暖性。

  问:宝宝冬季什么方式取暖比较安全呢?

  田医生:根据不同情况考虑冬季可以用暖气比较较好,并且要注意室内湿度。暖气上放点水,撒点水,屋里再晾一点孩子的湿衣服,再弄一个加湿器,几个方法结合起来,宝宝就不会觉得干燥。

  问:宝宝冬天有用暖气,但是有时候会不停出汗,这样属于过度保暖吗?过度保暖要怎样处理才不会感冒?

  田医生:据你所述,这种情况考虑一般室内温度不宜过高,否则宝宝会更容易感冒,要时刻保持室内湿度,让宝宝多喝水,避免身上有汗的时候脱衣服。

来源: 39健康网 作者: 编辑: 刘彩娟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