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财经频道 > 理财投资
假PE产品问题频发 华夏银行员工违规售“私货”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2-12-03 10:32:12

  日前微博上一则“华夏银行上海分行嘉定支行理财产品到期无法兑付”的消息引发关注。华夏银行上海分行相关负责人2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该产品并非华夏银行发行、代销的产品,而销售行为是内部员工违规私自销售投资产品。他指出,这已经违反了该行“员工不得私自为中介或其他机构募集资金”的规定,目前该员工已经被银行开除。该负责人还表示,因该“入伙计划”涉嫌违法,目前公安机关已介入,更多情况正在进一步了解。

  对此,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银行员工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下,背着银行违规销售理财产品,投资者要格外警惕,看清协议文本,谨防上当受骗。

  华夏支行员工私卖投资产品

  据记者了解,这款名为“中鼎财富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入伙计划”的产品为有限合伙型股权基金,其普通合伙人即基金管理人为通商国银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通商国银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网站显示,该资产管理公司旗下募集四期股权投资基金“中鼎财富一号股权投资计划”投资方式为股权投资,投资项目为商丘市永恒生典当有限责任公司;“中鼎财富二号股权投资计划”,投资项目为郑州新盛博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中鼎财富通航股权投资计划”,投资项目为河南云顶文化娱乐投资有限公司“中鼎迅捷股权投资计划”,投资项目为河南省奥鑫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四期产品预期收益率均为11%至13%,担保方均为中发投资担保有限公司。据媒体报道,目前上述四个项目均面临着到期无法兑付的风险。

  针对投资者质疑“该款产品为华夏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华夏银行上海分行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款产品确实不是我行发行的,也不是我行代理销售的。所有我行发行的自有理财产品和代销的第三方产品,都必须要经过严格的内部审查和批准。”他指出,该款产品名为“中鼎财富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入伙计划”,该计划各当事方中没有华夏银行,华夏银行亦从未与该公司签订任何协议。

  上述负责人透露,这次事件中,华夏支行员工濮某牵涉其中,违规私下参与推介该“入伙计划”,公安部门已经立案。该负责人指出,“我们全力配合公安部门进行调查,协助资金追偿。”

  有分析指出,银行员工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下,背着银行违规销售理财产品,反映出银行在风险管理存在漏洞,而员工的违规行为,同时也给银行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借PE之名投资公司乱象丛生

  通商国银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究竟是家什么样的公司?

  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网资料显示,通商国银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1月12日,注册资本5600万元人民币,经营范围为投资管理;资产管理;工程项目管理;项目投资;经济信息咨询。

  该公司网站的信息显示,累计投融资数亿元,公司目前投资模式主要包括,对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进行投资,其中包括企业发展的早期(V C)、成长期与扩张期(P E)以及上市前期(IPO)的投资。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很多股权投资类产品是由社会上非金融机构,例如某某投资公司发行的,但是监管层面并未把这些投资公司作为金融类的机构进行监管。这类进行股权投资的机构往往对所投项目没有足够的风险审核和充分的尽职调查,在所谓的影子银行体系中,这类机构所产生的风险也最大。

  更重要的是“有些股权投资类机构甚至不需要相应这方面的资质审批就能够成立,不能排除有些机构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圈钱,实际上,若是真正的股权投资类产品,其发行范围就有严格的规定,绝对不能面向中小投资者。”郭田勇说。

  近些年,股权投资行业发展迅速,全民PE之势愈演愈烈。但在PE火热的背后,整个行业也鱼龙混杂,乱象丛生,甚至一些不法分子假借PE之名进行非法集资。

  郭田勇提醒投资者,股权投资类产品收益率比较高,但风险比较大,一般商业银行不大可能销售这类产品。即便有的银行代销这类产品,也是通过其私人银行部进行,对风险承受能力比较强的高净值客户进行销售,而对一般的银行理财客户是不予销售的。“若是银行销售的产品,其内部一定有严格的内部审批程序和风险控制,而这些都会反映在银行和客户签署的协议上,对投资者而言,一定要把协议看清楚。”他表示。

来源: 经济参考报 作者: 编辑: 黄鑫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