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夫妻提两大包15万零钞为儿子付房款首付(图)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2-11-30 08:50:27

  

  有8万元是10元和20元的零钞用皮筋扎起来。图/房产公司提供

 

   5块、10块、20块……15万整整数了3个小时。28日,来自玛纳斯的张先生背着两大包钱,来到位于乌鲁木齐市卫星广场附近的一家售楼中心买房,15万的首付款中有8万元是零钱,这可让售楼中心工作人员好一顿忙活。

  “我们是在农场开小商店的,存了4年的钱,还借了7万,终于凑够给儿子付首付的钱了。”昨天,他在电话里告诉记者。

  “他们一家三口到售楼中心来,手里提着两个大包。交首付时,看到这么一大堆零钱,我都傻眼了。”昨天,负责接待张先生的房产公司工作人员董雷说,“开始是觉得惊奇,数钱的时候就觉得辛酸了,为了给孩子买房,这夫妻俩真是一点一点地攒钱,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种地开商店存钱四年为儿买房

  29日,记者通过电话联系到了张先生,他是玛纳斯县一位农民,除了靠种地维持生计外,还经营了一家小商店。

  4年前,儿子考上了乌鲁木齐的大学。当时张先生就想让儿子留在乌市发展,“刚上大一的时候,儿子对我说,他看过楼盘,首付只要四五万。”他说,当时只有一个小商店的夫妻俩除了给儿子攒学费还要维持基本生活,根本拿不出多余的钱给买房,“我们就想节俭一点,花个一两年时间攒够5万块,就能买房子了。”他说。

  一转眼,儿子上了大三,“我托人上网查儿子说的那个楼盘,才知道首付四五万的房子早就卖光了,乌鲁木齐的房价早就涨了。”此时,他跟妻子开始担忧。

  “儿子也觉得我们太累了,不支持我们给他买房子,他想靠自己。但现在租房子住也不便宜,而且他以后成家,没房子,媳妇都不好找。”张先生说,“我们两人就下决心尽快给儿子买房。”

  今年,儿子大学毕业了,也找到了工作。年初时夫妻俩曾托人在网上帮着找房子,最终看中了卫星广场附近一个楼盘,那里离儿子单位近。夫妻俩来乌市看了3次房子,好不容易挑中了一套86平方米的房子,37万,首付需要15万元,贷款还20年。

  夫妻俩这几年存下来8万元,“15万的首付,不买以后更买不起了,借钱吧。”两人做了几天的思想斗争后,决定借钱买房。随后向亲戚朋友又借了7万块钱。

  “家里的积蓄都是靠卖一盒烟、一包零食换来的,最多的钱就是10块、20块的。”张先生说,因为觉得存款和兑换都是个难题,就一直没存银行,“都是到了100张就扎好,放在家里。”

  钱凑够了,张先生便将所有的钱用皮筋扎好放进两个包里背到了乌市。“我也想过存到卡里,但又怕去乌市取钱手续费贵,跟孩子他妈商量后就决定放在包里背过来。”张先生说,背了两包钱,一路上挺担心的,一直紧紧地抱在怀里不敢大意。

  售楼员感慨父母为儿买房不容易

  28日中午一上班,张先生一家三口就来到售楼中心,他们一进门,工作人员董雷就注意到他们带来的两个大包。“请他们看楼盘、看合同时,父亲和儿子手里一人个包,一直随手提着”。

  看完房,准备交首付款,“我说请出示一下银行卡,张先生却把之前的两个包放在我们面前,我打开一看才知道,原来这就是他们的首付款,里面除了少量的50元、100元外,其余全是10元和20元的零钞,还有少量的5元,有些是扎好的,还有一些则散落在包中。”董雷说。

  看着面前这一堆零钞,房产公司销售人员傻眼了。随后决定动员所有工作人员齐上阵,一包包、一捆捆逐一清点。当时负责清点的陈婷说,这些钱虽然都是放在点钞机里清点的,但由于张先生拿来的零钞不整齐,也没有按照币值分类,还有很多卷翘的纸币,数起来非常困难。

  “一般都是点钞机数一遍,人工再数一遍。”陈婷说,当天19时30分,这些纸币基本清点完毕,总共15万元,有8万元都是零钞。

  “我们的钱太零了,他们数得怪麻烦的,辛苦了卖房子的工作人员了。”张先生不好意思地说。

  采访中,该房产公司的工作人员说,他们已经对这夫妻俩很熟悉了,每次来看房都会问很多问题,楼层高了怕不安全,楼层低了又担心小偷,家庭条件不好,但很想让儿子有个落脚的地方。“平时我们也遇到过来给孩子买房子的父母,这样付钱的还是第一次见。数钱时我就想,我的爸妈也是这么一点点攒钱把我养大、供我上学,想起来就辛酸,我们的父母真的很伟大。”陈婷说。

 
来源: 人民网 作者: 编辑: 黄鑫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