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第二次中印战略经济对话11月26日在印度举行。经济合作,尤其是印度可能引进中国高速铁路建设技术,成为关注重点。“中国和印度或许无法同意彼此的边界划分,目前仍在进行一场关于护照地图的战争。但在战略经济对话上,双方真切希望加强经贸合作,以此作为缓解紧张关系的解毒剂。”印度《第一邮报》26日这样称。“美国之音”26日称,“尽管面临政治纠纷,中国和印度仍然签订了11项、总价值52亿美元的合约,涉及铁路、能源、环保和信息等领域”。
此次中印战略经济对话由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张平主任与印度计划委员会阿鲁瓦利亚副主任共同主持。中印两国政府部门、企业、金融及研究机构的代表出席。《印度快报》26日称,中国总理温家宝2010年12月访问印度期间与印总理辛格达成共识,同意建立中印战略经济对话机制,首次对话于2011年9月在北京举行。报道称,26日举行的对话中,“为调整对华贸易不平衡,印度决定将铁路作为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接触的突破口,两国铁道部将签署谅解备忘录,聚焦三个领域:高速铁路、车站建设以及重载运输”。文章称,对中国而言,此时与印度铁道部签署协议时机很好。印度铁道部已经批准了6条高速铁路,并将目光放在了全球高铁技术领先者身上。“与日本和法国不同,中国仍然是高速铁路领域的新参与者,2007年才开始运营。但在几年之内,中国已经建立起世界最大的高速铁路网络。而印度需要这样的技术。”印度报业托拉斯26日引述印度铁道部不具名官员的话称,当天的中印战略经济对话同意下设基础设施工作小组,主管双方高铁合作问题。
“除美国外,印度是中国与之举行战略对话的唯一国家”,印度Livemint新闻网26日称,中国北车集团公司也作为中方代表团成员前往印度访问,双方的合作即将见证成果。2011年至2012年,中印双边贸易额达到740亿美元,印度对华贸易逆差达到270亿美元。印度希望中国对印度企业开放服务业、信息技术和制药业,并寻求中国在基础设施领域加大投资力度。
并不是所有印度媒体都看好中印的高铁合作。印度《第一邮报》26日以“为什么印度需要放缓引进中国高铁”为题称,设立中印战略经济对话机制的本意是为了保证中印之间因边界争端引发的政治问题不危及双方的经济合作及在WTO、气候变化问题上的统一立场。“但印度的愿望并未完全实现。剧增的对华贸易逆差让印度官员心痛。印度出口给中国的主要是大宗日用品和原材料,而中国出口印度的大多是制成品。”文章称,引进中国高铁可能使对华贸易逆差进一步增大,且“存在几个风险”,如高铁建设成本难以回收,印度人不可能承担高昂的高铁票价;中国高铁的安全性问题等。
不过,该对话举行的舆论环境并不清净,部分印度媒体仍在炒作中国新版电子护照地图。《印度时报》26日称,在被问及如何看待中国的地图将“阿鲁纳恰尔邦”(即中国藏南地区)划为中国领土时,多次参加中印边界谈判的印度政府国家安全顾问梅农“表现出不重视的姿态”,称“中国和印度对边界划分的立场不同,护照地图不说明任何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李向阳26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印是两个新兴大国,在经济发展模式、对工业化需求方面有相似的地方。中印边界问题长期存在,印度知识分子圈里还总有一种把中国当成参照系的意识,做什么都爱跟中国比一比,所以中印也存在竞争关系。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印度的短板,与中国在这方面合作印度态度非常积极,特别希望进行有技术含量的合作。在高铁技术、车站设计、重载技术上中国比印度强;印度的信息系统中国可以学习借鉴。问题在于,中国企业对印度铁路项目还了解不多,所以合作很可能先从企业层面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