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医疗健康 > 心理健康
近七成慢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障碍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2-11-20 16:12:03

  专家呼吁,临床医生应通过行为干预帮助患者及家属消除心中郁结

  人一旦生病,身体出现一些不适症状,心情就会变差,或多或少就会出现不良情绪。若能及时消除这些不良情绪,会对疾病的治疗和身体的康复起到促进作用。

  这两天,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行为医学学术会议在杭州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相关专家们讨论的就是在今后的治疗中,通过心理医生的参与,来帮助患者消除心病,从而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的副主任委员张锡明教授认为,对待数量越来越庞大的慢性病患者,仅停留在目前实施的药物治疗是远远不够的,同时还得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从而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健康。

  张教授发现近七成慢性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这些心理障碍一方面来自患者错误的认知,另一方面则是无法约束自我行为,放弃不良生活习惯。

  “在平常与慢性病患者的接触中,我们发现很多人存在相同的错误认识。他们认为慢性病并不严重,而且并发症总是离自己很远,所以所有慢性病都存在知晓率低、治疗率低、达标率低的特点。”张教授说,慢性病跟随患者一辈子,病程长,除了吃药和检查外,最关键的是要靠自我管理和控制,这就更需要心理医生来进行心理教育和引导。

   慢性病不能仅停留在药物治疗

  “在我的失眠专病门诊中,很多病人自己是慢性病患者,或者家人是慢性病患者,他们之所以在得知患慢性病后开始失眠,就是因为身体上的疾病给他们造成了心理上的负担,没有及时得到排解,最后以失眠的形式表现出来。”杭州市七医院院长张永华说。

  前段时间,有位50多岁的女性患者,因丈夫心肌梗塞放了个支架后,总是担心心梗会再次发生,就特别关注丈夫的一举一动,尤其到了晚上,每每丈夫转个身,喘声粗气都会提醒吊胆。越是担心这觉越是睡不好,所以近几个月来,她每天晚上的睡眠时间仅两三个小时,深受失眠困扰。

  对待类似患者,张院长并不是简单地开调理中药就草草了事,而是仔细帮她分析放了支架后再次发生心梗的概率很低,叫她不用太过担心。并告诉她,不良情绪是会传染的,她这种过分的关注无形中给了丈夫很大压力,不利丈夫的身体恢复。

  “作为一个医生,1/3是治疗,1/3是帮助病人了解疾病与病情,另外还有1/3则是安慰病人,也就是适当的心理辅导。”前几天,浙江省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挂牌成立,张院长作为主任委员,希望通过行为医学理念的推广,让更多的临床医生重视病患的心理问题。

来源: 今日早报 作者: 徐勤 何丽娜 编辑: 刘彩娟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