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民工程”标准化建设的实践
“建立民情档案、定期沟通民情、为民办事全程服务”,简称“三民工程”,是衢州市党建的一个品牌。去年以来,我们把“三民工程”标准化作为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的中心任务,作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总载体来探索和推进,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
围绕可复制、可持续这个原则来定标。去年7月,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蔡奇在衢州市调研“三民工程”建设时,提出了标准化、多样化、信息化、长效化的“四化”要求,为深化“三民工程”建设指明了方向。一是确立标准化方向。强化标准化理念,按照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要求,通过多方咨询、专家指导,提出了“三民工程”标准化建设“立标杆、易推广、可持续、群众得实惠”这一总体要求。二是开展标准化试点。对照上述要求,坚持先行先试,在各类试点中定标。每个县(市、区)至少选择一个乡镇、两个村开展“三民工程”标准化试点。三是提炼推行标准。在试点基础上,总结提炼出了“三个三”的标准,即:民情档案“三张单”(村情单、户情单、事情单),民情沟通“三个一”(一日一值班、一周一集中、一月一沟通),为民服务“三平台”即服务热线、服务网络、服务中心(站)。同时,将标准化内容纳入干部培训计划,进党校、进课堂、进教材,让干部群众知标准、懂标准、用标准。
突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这个核心来创标。把“方便留给群众、麻烦交给干部”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创建“三民工程”标准化的过程,成为密切联系群众的过程,成为惠民利民的过程。一是针对多头管理、资源分散造成群众“门难找”的实际,整合服务平台。通过采取“一人多岗,一岗多责”的办法,归并乡村便民服务中心(站),整合各类服务窗口、服务项目和服务人员,实现“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二是针对条块分割、层层审批造成群众“办事慢”的实际,提升服务效能。把落实简政放权和审批流程再造两项工作,作为推进“三民工程”标准化的基础工程来抓,将36个与群众生产生活相关的项目全部纳入为民服务全程代理范围,做到“应进必进、进必授权”。三是针对群众多元化、个性化服务的需求,建强服务队伍。乡村规模调整和换届后,重新调整干部联户网格,整合各种力量,建立了村级基础服务团队、乡镇基层服务团队、社会化专业服务团队等多元化服务团队,基本实现了生产性技术服务、一般性矛盾调解、基础性审批事项、经常性文体活动不出村。四是针对问题最多、群众最不满意的后进村,突出创标重点。“三民工程”标准化建设的难点主要集中在后进村,焦点主要集中在农村党支部和带头人身上。为此,我们积极推行第一书记工作法,大力实施“手拉手”帮扶工程,集中精力抓好后进村整顿转化和标准化推进工作。
把握过程可控、结果可测这个要求来评标。注重用好用活评标这个“指挥棒”来衡量、评判“三民工程”标准化的成果。首先,确立了一套评价标准。即:民情档案“三个百分百”(网格联户、规范建档、维护利用三个百分百);民情沟通“三个全”(全方位畅通民意、全过程民主决策、全景式阳光公开);为民服务“三个好”(服务团队好、长效机制好、服务评价好)。其次,配套出台两个考核办法。配套完善了《标准化建设考核办法》和《网格管理员、民情档案员和便民服务代办员考核办法》,旨在解决好立标的任务分解和达标的责任落实。同时,把标准化建设情况作为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书记联述联评联考的重要内容,作为乡村综合考核和干部绩效考核、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实现标准化建设的过程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