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浙江新闻
浙江60余万人重复参保 “看病赚钱”何以成真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2-11-19 09:20:44

省医保一卡通的开通启用,方便了省内病人看病就诊。 尹炳炎 摄

  看病还能赚钱?这看似天方夜谭的事情,在现实中确实存在,而且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

  近日,省审计厅公布2011年我省社会保障资金审计情况,结果发现,全省共有63.29万人重复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以及城乡居民医保,造成财政多投入10822.68万元,有5238人重复享受待遇610.91万元。

  在少数人群尚未纳入社会保障,“因病致贫返贫”难题还没得到解决的背景下,重复参保已然成为阻碍医疗保障公平公正的一块绊脚石。

  多头报销骗取保险

  对于42岁的苍南女子戴明莉(化名)来说,同时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并非一件奇怪的事。因为身边很多人在城市里找了一份工作后,都会参加这两种保险,她一开始对此也并不上心。但自从两年前罹患淋巴癌,每次看病都要花费好几万元医药费后,戴明莉发现自己可以好好“利用”一下重复保险。

  “当时,医院公共卫生间里贴着提供代开发票的联系电话,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与对方联系……”在接受警方调查时,戴明莉交代,她当时按发票面额每1万元,付1000元手续费的方式,共购买了121万多元的治疗费总额。

  之后,戴明莉用这些伪造的住院治疗发票和住院费用清单等,分8次向苍南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报销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获得报销金额44万多元。与此同时,她又购买伪造了上海瑞金医院治疗发票共计43万余元,两次到县合医办报销新农合基金,获得报销款12万多元。

  在今年开展的全省社会保障资金审计中,医保部门自查发现这一情况并将此移交当地公安机关。根据公安机关查实,几年来戴明莉一共向苍南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苍南县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办公室骗取保险金合计56万余元。

  “虽然戴明莉一案主要涉及的是涉嫌保险诈骗罪,但从另一角度也说明,重复保险让一部分人多头报销医疗费用,依靠‘看病赚钱’成为可能。”省审计厅社保处处长陈岩明告诉记者,这对于社保基金而言,无疑是一种巨大浪费。

  重复参保偷吃皇粮

  去年的审计结果,印证了陈岩明的话。

  据审计查明,全省还有6.39万人重复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等,造成财政多投入201.49万元,有612人重复领取待遇228.21万元。审计还显示,台州市、湖州市、丽水市等6个地市还有192人重复领取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失业保险金等103.78万元。

  社保资金审计发现,重复参保已经成为一大顽疾。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去年全省还有8.11万符合条件的特殊人员未纳入社会保障。

  延伸调查838家企业发现,在15.11万名进城务工农村居民和劳务派遣人员中,更有7.74万人未参加企业职工五项基本社会保险,或者仅参加部分险种,占51%。

  信息共享势在必行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重复参保的出现,并且历经数年依然难以消除呢?

  劳动力转移就业是造成这一情况的最初原因。据调查,2011年度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52亿人,比上年增加1055万人。这部分群体往往在家乡已经参加新农合,而一些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城市,已经逐步取消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户籍限制,为农民工参加工作地居民医保或职工医保提供了便利。

  然而,劳动力的不断流动,并没有让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实现信息上的流动共享。据了解,我省社会保险涉及信息管理系统383个,其中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管理的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等就有265个,卫生部门管理的新农合则有47个。

  “不仅社保信息系统数量繁多,而且同一种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和数据存储的层级也不同。”审计发现,比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它的征收、计发数据存储在省、市、县级的分别有4个、21个和79个,涉及104个信息系统版本和10个系统开发商。

  “繁杂的信息系统,各级各单位关联信息相互割裂,互通校验机制的缺乏,这些都已经成为社保信息系统开发建设的通病。”陈岩明表示,正是这些原因,使得重复参保难以发现、消除,最后导致有人因重复参保加重个人负担,也让国家财政连年重复投入,加重政府负担。

  专家建言,对此政府应尽快有所作为。从管理部门合一、转移接续畅通、信息共享等角度多管齐下,加大监管,实现不同险种、不同地域之间信息的共享,从而根除重复参保现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来源: 浙江日报 作者: 记者 吕玥 通讯员 顾金国 编辑: 巫婧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