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证券机构部产品中心总监冯玉明:保本需回避结构性理财产品
如果同时将收益率为10%和收益率为4%的银行理财产品放在你面前,你会选择哪一款?
在刚刚结束的10月发行期内,据银率网统计数据显示,各商业银行共发行了2082款理财产品,虽然相比9月份发行数量同比下降了2.6%,但依然保持着相当的数量规模。同时,短期收益率也明显回升。1个月至3个月的短期产品发行了1147款,约占10月发行总数的55%。
如今,理财产品的发行银行已不再局限于大型银行,城商行等中小型银行及外资行的活跃程度已逐渐超过国内大型银行。在银行理财产品发行主体,产品结构,收益设计如此复杂多样的情况下,投资者如何选择风险适当、收益保证的理财产品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话题。
“对于一般投资者,可以通过挑选银行、期限、收益率等三个简单步骤选择质优的银行理财,同时要对结构性产品和高收益产品保持谨慎。”东方证券机构部产品中心总监冯玉明解释。
3步选择理财产品
“由于银行理财背后的资金池难以看到,真实的投资结构难以衡量,我们对产品的筛选推荐也是通过简单的技术操作来完成的。”冯玉明和他的同事对于理财产品的选择有着自己的一套方式。
首先是挑选什么样的银行,挑选的标准是只有资产实力强,风险把控能力强才能入选。如此一来,城商行和农商行基本就被排除在外,入选的主要是四大行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偶尔也会有北京银行、上海银行等资质特别好的城商行入选。“对银行目标的选择,是剥离风险,增强安全性的第一步。”
接下来所进行的就是收益率的选择,这一过程大多数情况下是在四大行和股份制银行间进行。同期相比而言,四大行推出的理财产品在收益率上并不占据优势,但安全性却是最高的。在冯玉明看来,理性的银行理财投资不仅要重视安全性,还应该在安全性总体较好的情况下,选择损失一部分安全性以换得更高一点的收益率。对于投资者来说,在安全性和收益率都适当兼顾的情况下,还应该进行第三步选择——投资期限的选择。
资本是有时间成本的,这一成本不但取决于货币贬值的速度,而且取决于投资者投资期限的需要。一般情况,冯玉明和他的同事们会在第三步筛选中根据近期投资者期限的偏好配齐不同期限的产品。
在东方证券11月推荐的10余款银行理财产品中,委托期全为一年期内的,其中1个月到3个月的产品占据了一半。虽然这些产品的期限不同,但收益率却集中于4%—4.9%的区间内。
“通过这三个步骤筛选的产品,由于所选银行资金池的投资结构大多类似,所以收益率也相对集中。投资者在这些产品中再进行选择投资产品,需要较高收益,就选择期限较长的。如果想投资1个月产品,就只能获得相对稍低的年化收益,但安全性是很有保证。”冯玉明解释称。
经过冯玉明筛选后留下来的产品基本都是股份制银行发行的产品。“这些银行都已经上市,抗风险能力更强一点,收益率更高一点。作为推荐者来说,我们在考虑收益率的同时,也权衡风险。”在冯玉明看来,全国股份银行发行的产品是收益和安全同时兼顾的较为理想产品。
在选择了银行、期限、收益率之外,起售金额与产品的实际安全性和收益率也有着某种联系。
据一家股份制银行产品部门的负责人建议称,对于收益率和期限类似的产品,选择起售金额较高的产品,收益和安全性更有保证。据他介绍,“起售金额比较高,产品的资质相对会好”是业内的一个共识。
投资结构性产品须谨慎
据银率网统计显示,10月份发行的理财产品中,投资期限为1至3个月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13%,3至6个月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45%。6个月至1年投资期限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83%。
可见银行理财产品的中短期产品平均收益率基本在4%—4.9%范围内波动,而投资期限超过1年以上的30款长期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7.35%。不过,外资行发行的挂钩国外资本市场的结构性产品却是动辄10%以上的年化收益预期。
“结构性理财产品主要挂钩于汇率、黄金价格、期货、股票等标的,其产品表现与产品自身设计、标的市场表现等因素相关,这些产品多为非保本的产品,风险系数大。除非对金融市场比较熟悉,并且具有相当的风险意识和承受能力,否则,并不建议购买结构性产品。”光大银行[微博]的产品部研究员如是建议。
另外,对于同期出现的高预期年化收益的非结构性产品,冯玉明认为投资者也应该保持必要的谨慎。“由于各银行背后的资金池配置结构都差不多,一般给予投资者的收益率不会相差很大。如果在主流4%到4.9%收益率的情况下,如果有产品潜在收益设置为5%甚至更高,那就应该分辨清楚是否是银行自己的产品,如果是代销产品,风险就比较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