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发布的《大学生职业适应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在受调查的走入职场不满3年的大学毕业生中,认为自己职业适应状况低的比例为31%,6%的受访者则表示不适应现在的工作。57%的人至少平均每年换一次工作。专家认为,产销脱节,教学知识陈旧造成供需错位,是大学生的职业“不适症”的重要原因。
-跳槽经历:近六成新人跳槽两次以上
首要原因为对收入不满
该调查由北京市教委立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等高校,联想等知名企业及北京教育人才培训中心合作完成。从2011年11月开始,以2012届应届毕业生、工作3年内的职场新人、用人单位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为调查对象,对大学生群体的职业适应状况进行了历时一年的调查分析。
调查发现,职场新人中,91%的人有过实习经历,但通过“实习转正”进入单位的人只有7.63%;在进入职场的短短三年内,变动两次以上工作的占57%,其中,变动三次以上的占32%,在受调查者看来,造成工作变动的最主要原因依次为工资待遇、人际环境和工作地点。
-用人单位:新人差在责任意识、执行能力、自我规划
报告显示,职场新人普遍存在对当前工作适应状况的自我评价低、工作喜欢度不高、跳槽频繁、通过实习找到工作的比重低等问题,而这些问题也正反映出大学生对职业的不适应。用人单位受调查者普遍认为,大学生的职业不适应主要表现在责任意识不强、执行能力较差、自我规划不足等职业素养方面的欠缺。
北京教育人才培训中心负责人认为,大学生的职业“不适症”与专业、学业错位以及学生和企业关注点错位有关,包括没有很好解决学生不喜欢专业问题;产销脱节,教学知识陈旧;供需错位,校企关注点不一等。
-观念错位:大学生关注专业知识
用人单位看重抗挫折能力
在对大学入学时所学专业的满意度方面,24.75%的受访者对入学时的专业满意,17.53%不满意刚入学时的专业。受访者现在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课堂学到的只占19%。大学生不对口就业现象突出,现工作与专业不对口的占47%。绝大多数的受调查者表示,学校没有组织过跨系跨专业的学习任务。有不少受调查者认为,现在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课堂学到的所占比例较少。
此外,学生和企业对职业素质要素重要程度的排序也不同。在接受调查的用人单位看来,最看重的是责任意识以及抗挫能力,而大学生的关注点则重点放在专业知识和人际关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