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教育频道 > 教育新闻
早教怪现象:父母“大撒把” 老人“逼着学”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2-11-07 10:42:58

 

  年轻父母笃信“放养”焦虑老人担心“放羊”

  现如今,很多年轻父母擅长通过教育类书籍取经。一些国内外教育专家告诉他们,孩子今后成就如何与智力的提早开发并无关系,与其拼知识,不如观察孩子,关注他们的兴趣,挖掘潜能。于是这些辣妈潮爸们大着胆子“放养”孩子,并宣称是“还孩子一个快乐童年”。除了受西方教育观念的影响,“70后”、“80后”父母大多经历了自己父母望子成龙、考试激烈竞争的少年时代,俗话说物极必反,由于不愿孩子再被应试教育所压迫,年轻父母们更愿意孩子们自由成长。相反,50后的老人们也是“用事实说话”,他们说:“子女们就是自己手把手按着学出来的,现如今虽然谈不上光耀门楣,但至少成家立业,这第三代更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肯定得多学多上。”

  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思想影响下,两代人的“冲突”不可避免,尤其幼儿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退休没几年,称得上“年富力强”,他们对第三代的关注视角也由生活领域向教育领域扩大,除了自身的育儿经验促使他们“严格育孙”以外,旁人的议论询问也成了老人们焦虑的催化剂。

  李大姨退休之前是某中学的数学老师,在别人眼里,李大姨的小外孙那必须是数学尖子、奥数苗子,可当听说孩子没在外面上过任何兴趣班、早教班时,亲朋的第一反应就是:“李大姨是不是在家自己教孩子啊?”可当得知答案是否定的时,没有一个人不劝导她赶紧给孩子报班,有些原来的同事还会说:“学龄儿童什么都不学,是在荒废光阴,会毁了孩子。”就连李大姨在小区里遛弯,也经常听说其他的老人议论自家孙子学了什么,自家孙女学得如何。虽说儿子儿媳一直跟李大姨强调“放养”的教育方式,一直以来老人也尊重儿女的教育理念,可现在,李大姨不淡定了,不只一次地给小两口“开会”,提出自己的教育观点:“放养,弄不好就会‘放羊’,艺多不压身,孩子应该多学一些。”

  淡定父母应褒扬老人应该多放手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贾晓波

  现在这帮75后80后,可以说是受西方教育观念影响极深的一代人,虽然说自己也是在高考这座独木桥上“挤”过来的,却早已对那样的单一、枯燥的学习竞争深恶痛绝。而且,这代年轻人,是接受新鲜事物的一代人,无论是教育书籍还是网络热点,大多宣传“让孩子自由发展”这个教育理念,尤其是西方的教育理念,更是强调“还孩子一个童年”“不对其过高奢望”。这样的理念,深得75后80后这代渴望自由却被现实所累的年轻父母们的心。所以,他们的淡定,也是出于其内心深处的渴望的。

  不得不说,不焦虑对于教子来说,乃至对于当前的教育大环境来说,都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可以说是社会教育意识进步的体现。只是这好苗头实在太微小,远不足以撼动“焦虑”“望子成龙”的主流地位。

  而对于家庭来说,家里有这样有力、有心的老人绝对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不仅解决了年轻父母的很多实际问题,更是对第三代成长成才极为上心,只是今日的教育环境,与几十年前相比已经明显不同,高压环境、唯分数论也不一定就适应将来的社会竞争。

  所以如此看来,淡定父母,绝对是需要提倡的、鼓励的群体。在这里,想提醒一下忙不迭为孙伙计报班上课的老人们,高压环境下“逼着学”的孩子确实有成才之人,但是,也不乏“被压坏摧垮”的反例,当前社会,竞争远非“一张文凭定乾坤”,有的年轻父母会说:“不让他参加高考,把他送出国去。”虽然有时这是一句顶撞老人的气话,却能反映出一个现实:将来,出路很多,成功成才的路很广。所以,在这里,还是要说因人而异。看看自家的孩子到底适合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比如,有的孩子天生就活泼好动,没事儿就愿意在家对着镜子听着音乐翩翩起舞,那让她从小练习舞蹈也算因材施教,但让一个对音乐丝毫不感兴趣,也没有什么音乐遗传基因的孩子每周都去练习钢琴,还强逼孩子考级,那未免就太不近人情且事倍功半了。

  总之,理解孩子,尊重孩子,顺应孩子发展规律,才是对他们前途负责的好家长。(叶丹)

来源: 今晚报 作者: 叶丹 编辑: 付念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