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传微信可准确定位对方位置?记者和民警实测求证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2-11-06 09:16:28

  昨天上午开始,一条来自杭州警察蜀黍(叔叔)的微博在网络上火速流传,到下午,不只是微博世界,各大BBS和专业网站都有转发。为啥会这么轰动?内容如下:

  【亲,别让你的位置“裸奔”啦!】最近网上盛传“微信三点定位”可暴露位置,蜀黍今天亲测了下,确实可能暴露部分位置信息。蜀黍提醒:(1)不要在固定地点反复查找“附近的人”;(2)及时“清除位置信息并退出”;(3)别以为距离百米递增,且有时效性就安全,多定几点照样能抓住;(4)小心陌生人!

  好吧,第一眼看上去,有微信的读者是不是觉得:如果一不小心开放了自己的地理位置信息,貌似看起来有风险哦!一条微博最多140字,要讲清楚一件事还是不行的。到底怎么回事呢,记者和发微博的民警取得了联系,并且一起进行了实测,给读者们完整解释下。

  对了,如果看完之后你有异议或者高招,要记得@一枚红薯叫沈sir或者@钱江晚报!

  卖萌警官是PTU,发了这条提醒微博

  记者第一时间联系了在现实生活中身为杭州市下城区公安分局治安防控机动队(PTU)成员的沈宏警官,他就是微博上的@一枚红薯叫沈sir ,刚刚在大街上通宵值完夜班的80后帅锅,此刻正坐在西湖边喝茶哩。

  沈sir第一句话就卖萌,差点没让记者昏倒:记者姐姐,昨晚执勤看到家长给小孩辅导数学题目,就是这样灵机一动想到的……

  好吧,并没有最新案件发生。沈sir是通过数学题联想到了前阵子女大学生用微信“摇一摇”然后引来色狼被强奸的新闻,决定强调一下“三点定位法”,也是趁机让大家动一动脑子、想一想安全防范知识罢了!他还为此配了图,很是花了点时间呢。

  实测“三点定位法”

  关于微信三点定位法,首先,现在很多年轻人的手机里都装有微信,是个方便的社交软件。为了让你在无聊的时分找到同样无聊着又期待聊天对象的人,提供了一个“查看附近的人”功能,大约是以100米为单位,最远可以查看1000米之内、同样在使用这个程序和这个功能的人。

  微信三点定位法的原理其实就是个数学问题,由于太多网友转发过,很难找到原创了,让我们引用某一位网友的微博:

  “我们学的数学其实是有用处的,如果在微信上找到个姑娘,记下你的位置和距离,关注一下,再换两个位置重新记下距离,以这三个点为圆心、距离为半径画三个圆,姑娘的位置出来了……”

  为了求证,本报记者和沈sir进行了功能实测。

  假设沈sir是个羞涩的技术宅男,在微信上看到有位头像美好、签名或文艺或火爆或萝莉的妹纸,所在点的坐标不明,只知道都在西湖边喝咖啡,沈sir离她只有500米。怎样通过他和她的距离判断她在哪呢?

  沈sir示范:

  把你自己当做圆心,第一次看到的距离为半径,画个圆,则妹纸一定在圆周上的某个点;

  你站起来朝任意方向走一段,必须是移动100米以上。再得到一个你和她的距离数字,再画一个圆。可能有1~2个交集点,目标大大缩小;

  画圆的次数越多,这个交集点就越准确。一圈圈画着,从第三个圈开始,妹子的坐标就暴露啦!

  当然了,这一“阴谋”能实现有个非常脆弱的前提:就在你以1000米为最大直径努力暴走,忽远忽近测量着你和对方的距离时,对方必须保持坐标基本不动。

  不会用这个功能的人是大多数

  当然,如果微信三点定位被居心叵测的人来对你窥视时,这事情就不那么美好了。让我们回到沈sir发布预警的出发点吧!

  记者询问微信客服证实,微信认为在地理位置中给出的不是精确位置,而是以“100米、200米”为大概范围的信息,所以具体的坐标不可能判断出来,“查看附近的人”信息具有即时性,不具备时效性,所以也已经大大减小了通过位置信息判断出对方实时坐标的可能性。

  昨天,记者在自己的微信上随机给10位在网络上较为活跃、从事不同工作的女性朋友发去了信息:“求开放地理位置信息看一下咱俩距离。”

  这是一句模棱两可的话,允许对方使用“发送地理位置”或者是“查看附近的人”,随便哪个功能都行。

  没想到,第一个回复的朋友,一位全职太太:“啊,自从我关闭了地理位置功能之后就不知道上哪里打开了。”

  第二个回复的是一位非常忙碌的外贸行业女文员,她说:“研究半天不知道怎么设置,理论上应该已经对你开放了……”

  第三个回复的还是高中物理课老师哦:“我的手机是不是没这功能啊?”

  第四个女友是编辑,显然忙着呢,也没研究过这个功能,一头雾水地回复说:“这个在哪里设置的?”

  第五位证券公司工作的女友倒是直截了当地把她的地理位置抓了个图发给记者了!

  第六位女警察兴致勃勃地打来电话问:“你被盗号了?”

  剩下四位清一色地问记者说:“怎么开放?”

  沈sir听说之后大笑,然后安慰记者说:“这说明你们都是正常人,不无聊!就是坏人才整天挖空心思想着怎么把正当的东西都变成犯罪工具呢。”

  好吧,无聊,多少罪恶假借汝之名而行。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作者: 陈雷 编辑: 刘彩娟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