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山东、辽宁等地蔬菜价格持续下跌,山东大白菜价格一周下跌超三成,菜贱伤农的问题备受关注。分地区看,监测省区市的大白菜价格均下降,其中河北、天津、辽宁、河南、山东的降幅居前,在60%-75%之间。
专家指出,供过于求是菜价纷纷“跳水”的主要原因,建议政府加大农业保险推进力度,同时,大力推广“农超对接”等各种对接直销模式解决蔬菜“卖难”问题。
山东蔬菜均价逼近“一元”
据山东农业信息网对35种蔬菜价格监测,上周(10月22日—28日)山东省蔬菜价格继续下跌,平均批发价格1.10元/斤,同比下跌8.35%,环比下跌1.06%。与上周相比,有18种价格下跌,其中,大白菜价格下跌34.97%。数据显示,山东蔬菜价格除在中秋国庆“两节”期间略有回升外,8月下旬以来持续下跌。与8月下旬相比,当前蔬菜价格已下跌35.29%,大白菜跌幅居前。
从北京新发地农产品交易网获悉,9月29日至今,北京市白菜价格已从0.35元每斤跌至0.17元每斤,月跌幅达50%。新发地商户反映,今年秋季大白菜的种植面积普增10%左右,造成价格下跌。预计,今年冬储大白菜的市价应该在0.15元/斤-0.2元/斤之间,同比下跌近三成。
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数据显示,9月上旬以来全国大白菜价格下降明显。与今年9月7日相比,10月24日,全国大白菜价格下降37.5%,比去年同期下降近10%。
菜农洗萝卜只为每斤多卖一毛钱
厦门同安城东万亩蔬菜基地,这两天不少菜农都在菜地忙着拔萝卜、洗萝卜。
在基地旁的一水渠边,苏先生夫妇正埋头清洗刚拔出来的萝卜,只因为他清洗完萝卜,每斤能多卖一毛钱,这是经销商跟他说的。
苏先生说,“洗干净的萝卜一斤卖4毛钱,没洗的一斤只有3毛钱”,昨天(10月31日)他家卖了500多斤洗干净的大萝卜,才得200多元。而30日白萝卜卖给批发商的价格更低,“洗干净了一斤才3毛钱,洗了200多斤才卖了80元”。而去年同个时期,萝卜价格好时每斤卖给批发商的价格大概是1.2元,一亩萝卜保守也可以卖到8000元-10000元,今年的价格低得让他惊讶。
供求失衡是主因
专家指出,秋季是蔬菜集中上市的旺季,市场供应急剧增加,而消费并没有相应增长,供过于求导致了菜价纷纷“跳水”。
据专家分析,由于去年白菜价格普遍较高,菜农加大了种植面积,再加上近期山东等产区天气晴好加快了蔬菜的生长速度,导致了今年市场上市量的饱和。此外,现在大部分蔬菜都是露地菜,为了避免冷空气给蔬菜带来的损害,菜农抛售蔬菜来保证自己不受过大损失,也是导致部分蔬菜价格下降的重要原因。
除供求失衡外,较高的人工成本也加重了菜农的负担。有个体商户表示,一个割菜工人每天的工资在50元-60元,每亩地要十多个人才能收割完成,而每斤几分钱的卖价,连工人的工资都挣不出来。现在菜农只能把白菜囤在地里等着冬储,销售前景并不乐观。因为2009年-2011年,晚白菜都是这么囤在地里,最后都冻坏了。
传统白菜产地转型难
市场上遇到的问题,要靠产地的生产转型来解决。但传统白菜产地在面临转型课题时却遇到了诸多困难。
山东省沂南县农技站站长王建进说,由于白菜具有价格低、产量大的特点,白菜产地的转型目前集中在两个方面:换成优势品种白菜提高价格以及白菜深加工。
“换种优势品种的效果是很明显的,比如一般的白菜每棵卖一元的话,好的品种就能卖到每棵二元、五元甚至十元。但是相对的,生产的投入也要加大。”王建进称,大部分农民不愿再做太多投入。
白菜深加工则面临附加值较低的问题。记者了解到,对乡镇企业来说,白菜基本只能加工成泡菜,但这类产品价格也比较低,且没有品牌支持,销路亦无保证。
剩下的解决方法就是改种其他蔬菜。王建进介绍,当地不少农户已经放弃白菜,转而生产大棚菜,如豆角、生姜等。目前看来,效果是有的,只是农民生产惯性较大,转产积极性也不高。“希望政府能多提供信息,多给支持,这样农民了解行情,转产的积极性高了,白菜市场也能恢复平稳。
解决蔬菜“卖难”须政府引导
针对当前一些地区出现的蔬菜滞销问题,商务部三个工作组,分别前往山东、河南、浙江三省,协助地方政府帮助农民缓解卖菜难。
商务部26日在济南举行山东蔬菜产销对接会,38家山东省内蔬菜种植大户、大型蔬菜合作社和36家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型连锁超市、批发市场参加了这次对接会,对接品种从芹菜、萝卜等“卖难”品种扩大到山药、茄子等十余个品种。对接会上,采购企业与部分农户、合作社达成了采购协议,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山东部分蔬菜“卖难”现状。
商务部部长助理房爱卿日前在山东调研时表示,将加强农产品流通环节的冷链建设,加快具有冷藏功能的产地集配中心等设施的建设,调整蔬菜上市时间,保障蔬菜均衡上市,增强市场调控能力;加快发展订单农业,鼓励生产基地、农产品经纪人、批发市场和超市之间相互投资,打造利益共同体,形成供应链,提高农产品流通的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扩大农产品销售的市场范围和流通半径;加强信息引导,完善农产品信息体系,提高信息发布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引导农户合理种植、适时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