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电线老化冰箱冒出"嗤嗤"声 两勺水泼去小火浇成大火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2-11-02 09:13:53

  昨天凌晨1点左右,金华市婺城区白龙桥镇下窑村一民房起火。

  起火点是屋里的电冰箱,火刚着起来的时候,正巧被66岁的屋主郑奶奶看到。可是,这场因电线老化引起的小火,却因为老人情急之下泼的两勺水,烧成了大火,屋里的东西也被烧得精光。

  两勺水一泼,火烧得更旺

  昨天凌晨1点左右,金华市婺城区白龙桥镇下窑村一幢木质结构的老房子着了起来。

  接到报警后,消防及时赶到现场。此时,大火已经吞噬了整幢房子,经过消防努力,20分钟后大火被扑灭。

  但是,屋里的东西也被烧得精光。

  屋主是位66岁的老奶奶,看着自己的房子被烧光,老人哭得很伤心。

  老人的儿子胡先生说,起火点是家里的冰箱。当时,老人被“嗤嗤”的声音吵醒,起来便看到冰箱后边窜出了火苗。

  “我妈去厨房舀了两勺水,朝着冰箱泼过去,结果火不但没灭,反而烧得更大了。”胡先生说,火势很快蔓延开来,老人就逃出了房子去找儿子。

  待消防把火扑灭后,老人看到房子已经被烧得一塌糊涂,连老人存放在木箱子里的3000元钱,也没了。

  所幸,此次火灾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消防说,电线着火最忌用水灭火

  为什么老人的两勺水,不但没能将火扑灭,反而让火势更大了呢?

  参加救援的消防队员解释说,电线、电器设备起火,最忌讳用水灭火。

  这次火灾的教训,在消防官兵看来,有两点是绝对错误的。

  第一,电冰箱的电线线路摆放有问题。

  在郑奶奶家,电冰箱的外接电源线和电冰箱箱体本身紧紧贴在了一起,而大家知道,电冰箱的压缩机、冷凝器分别位于冰箱的后底部和背部,电冰箱一直运行,压缩机冷凝器在制冷过程中产生的高温通过箱体传到电源线上,引起电源线绝缘体老化脱落,从而造成火险。

  第二,电线、电器设备等起火,不能直接用水浇。

  原因很简单,水是导体,拿水冲漏电的电器设备容易引起触电,十分危险。这个案例中所幸郑奶奶只是浇了2勺水,不然要是整桶水下去,说不好就会发生别的意外。因为水的导电性,用水灭火反而会造成更大范围的电线、电器短路,从而引起更大范围的火灾。

  延伸阅读

   电器着火怎么灭请看仔细

  灭火器选用不当会触电

  那么,碰到电线、电器设备起火,我们该怎么做呢?

  记者收集整理了一些常见情况,并请教消防部门和电气专家,列出关键步骤,为防大家记错,这里只点一点:遇到此类火灾,牢记断电第一步。

  那么,该怎么断电,断哪里的电呢?

  消防部门的建议是,断总闸电源。记者为此咨询了多位电工和装修工,他们说,商品房大门附近的墙上或玄关通道上,设置电源开关,可以直接断电。如果房内找不到,也可以到室外的楼道间找电源分闸,楼道底的楼梯口也有一家一户的电气表箱,里面有闸门,切断这其中的任何一处闸门,都能切断整个房间的电源。

  而自建房,屋主则要牢记电源总闸的位置,方便断电。

  紧急情况下,如果实在找不到总闸,或者离总闸太远,也可以采取措施在远离燃烧处的地方,用正确的方式将通往该处的电线切断。

  注意,这里说的正确方式是:不能用手或金属工具直接拉扯或剪切,最好是站在绝缘的木凳上,用有绝缘柄的钢丝钳、斜口钳等工具剪断电线。

  切断电源后,再用常规方式——浇水灭火就没什么关系了。

  当然,如果你家里有二氧化碳、四氯化碳、1211灭火器或干粉灭火器等专业器材,你也可以在不切断电源的情况下直接灭火。

  此处还有一点需注意,电线、电器设备起火不能使用酸碱或泡沫灭火器。这两种的灭火药液有导电性,可能导致手持灭火器的人员触电。而且这种药液会强烈腐蚀电器设备,事后不易清除,对电器设备本身的损害较大。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作者: 朱丽珍 傅颖杰 孙梦蝶 潘亮亮 编辑: 刘彩娟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