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门框和墙体都已脱离,偶尔会有水泥掉下来,孩子在里面上课很不安全。
教室墙的石灰掉落很多,无奈下只好用透明胶带把它胶起来。
奉化大风车幼儿园新的教学楼建成才四年,已2次大修,3次小修,日常修补更是无数;地基下陷,地面的瓷砖高低起伏不平;20多间教室无一不漏水;墙上的石灰,掉了一层又一层……
即便是这样,至今还有200多名孩子,坚守在这家幼儿园里。
昨天,说起幼儿园的现状,园长胡琪峰急得掉眼泪。
2008年,这个30多岁的女人,卖掉3套房,筹集了600多万元,建成这所幼儿园。没想到,建起了这么一所“楼脆脆”。
究竟是什么原因,将这所“浙江省三级幼儿园”逼到了濒临关闭的边缘?
变卖家产所建的幼儿园,使用四年就成了“楼脆脆”
奉化大风车幼儿园,地处奉化市方桥,从2004年建园至今已8年,2008年搬到新址。
经34省道往西,通往方桥的小路,大约要走三四公里路,在小路南侧一片住宅区的中央,一幢五颜六色的大楼,格外显眼。
这就是奉化大风车幼儿园新址。在大风车幼儿园里就读的,主要是外来民工的孩子。胡琪峰说,幼儿园最多时有380多名孩子,现在只剩下200多人了。
2008年,她卖房子,筹了600多万元,建了这座幼儿园。没想到,新建成的这幢大楼,才投入使用四年,问题层出不穷。
而今,幼儿园的主体大楼逢雨就漏,墙壁上的石灰也在掉。幼儿园顶楼(三楼)已无法正常教学,她只好安排人,将孩子们转移到二楼和一楼。
家长们听说幼儿园的大楼有安全隐患,纷纷让孩子转学。
地砖高低不平,墙壁有裂缝,走在大楼里心慌慌
昨天上午11点多,记者来到奉化大风车幼儿园。幼儿园大门紧闭,宝宝们正在吃午餐。
在园区门口,挂着三四块铜匾,依稀能看到幼儿园的辉煌历史。
一块是2009年11月,由奉化市教育局颁发的“浙江省三级幼儿园”的牌匾;另一块是2009年12月,由奉化市平安办、综治办、教育局、公安局联合颁发的“平安幼儿园”的牌匾。
在幼儿园的院子里,配套的儿童玩具和设施,都很齐全。
光看外表,这家建在方桥村里的幼儿园,颇有档次。可是,走进大楼仔细一看,问题就来了。
幼儿园三楼墙壁上,到处是水渍。前天一场雨过后,雨水侵蚀进来,室内只能用水桶接水。墙壁的石灰脱了一层又一层。
在大楼的教室里,墙壁开裂,墙上的瓷砖有些都已经脱落,修补过后的痕迹还依稀可见。实在没有办法,幼儿园的老师用透明胶布,将瓷砖黏在墙上,松松垮垮。
“如果瓷砖掉下来,会伤到小朋友。如果它掉下来了,墙体上会留下一个坑,小朋友打打闹闹,碰到墙上的坑,容易伤人。”一位老师这样说,走在这所幼儿园的大楼里,感觉心慌慌的。
四年间,幼儿园大修了2次,小修了3次
建成使用才四年,是谁建了这么个“楼脆脆”。
胡琪峰拿出了幼儿园的施工合同。
这份合同是2007年12月16日签署的,建设方为“宁波市鄞州建筑有限公司奉化分公司”。
胡琪峰说,幼儿园的建设承包总费用为152.5万元,大楼建成入住后,发现了大大小小的问题。为此,建设方曾多次派人维修。
幼儿园方有记录在册的,因为漏雨、墙体开裂、地面下层等,短短四年里,就大修了2次,小修了3次,平时像石灰脱落等这样的修补,更是不计其数。
这些事,让胡琪峰烦不甚烦。
幼儿园起诉建设方,反而败诉
2010年,胡琪峰将幼儿园的建设方“宁波市鄞州建筑有限公司”告上法院。
法院审理判决,胡琪峰败诉。理由是,幼儿园没有土地使用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等相关批准文件,之前她和建设方签订的《建设施工合同》和《补充协议》都是无效的。
除此之外,胡琪峰还得支付建设方45.2万元的尾款。
这场官司,让胡琪峰忧心忡忡。
她说,新建幼儿园的地,是她从奉化市江口街道买来的,她手上有江口街道的批文为证。但是由于错过了申报土地证的时间,后面的相关证件全被卡住。
眼下,由于拿不出土地证等相关证件,奉化当地国土部门要将大风车幼儿园的大楼收归国有。
这些消息,对胡琪峰来说,无疑都是致命打击。
建设方否认房子质量有问题
昨天下午,记者联系上宁波市鄞州建筑有限公司奉化分公司的法人代表吕海东。
了解情况后,他让记者找公司的代理律师马律师了解情况。
为什么房子才使用四年,就出现了这么多问题?马律师说,当时这个幼儿园没有批文就动工建设,属于违章建筑,没有质量检测的环节。幼儿园属于“未经验收,擅自使用”。幼儿园搬进去以后,就等于默认房子质量是合格的。
对于房子为什么出现这么多问题,马律师说原因很多,有可能是建筑公司的责任,也可能是设计方的责任,还可能是使用不当,或者第三人侵权(因周围人的活动原因引起)。目前幼儿园拿不出足够的证据证明是房子质量有问题。
如果不是房子质量的问题,那为什么建筑方会多次维修?马律师说维修是与园方签订协议的吕海东个人行为,公司并不知情。他说吕海东只是挂靠在鄞州建筑有限公司,不是该公司正式员工。
因为幼儿园迟迟不交付尾款,吕海东为了收回尾款,才同意维修。
奉化大风车幼儿园究竟将何去何从?正在那里上课的200多名孩子,将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