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学生“亲亲”、“恋爱”、“结婚”的新闻频频见诸报端,对于如此“早熟”的00后,家长们应该怎么看?对于孩子的出生,父母是否该正确引导孩子?早教专家表示,性早教从幼儿哺乳时期就开始了,家长做好引导工作就行,不必过于在意。
现象对孩子谈“性”很忌讳
“我家宝宝才2岁,就问我她是从哪里来的,我就跟她说是从树下捡来的,结果她又问我是哪棵树下面捡来的。这让我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了。”今年28岁的于妈妈向记者说出了自己的烦恼,她说,孩子不仅天真好奇心还很重,家长说什么她都相信,还喜欢刨根究底。陈女士的儿子有次上幼儿园回来,非要拉着爸爸妈妈去医院做亲子鉴定,“因为之前我跟他说,他是爸爸妈妈从外面捡来的,我以为他不会太在意,本想就这么过去了,没想到惹出麻烦来。”
当前,我国幼儿时期的性教育相对缺乏,学校、老师、家长均对“性”讳莫如深,面对孩子关于“我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我的身体跟别人不一样”等问题的时候,父母总是逃避回答。
原因传授“性”知识途径不当
我国缺少适合幼儿、小学年龄层次的性教育教材,性教育多被安排在初中、高中的生物课程中,而且在上课过程中也十分浅显的带过。在幼儿园的教育大纲中,除了简单地认识自己的性别、区分男女如厕方式等内容外,其他性问题都是属于教育的盲点。
若不能从正当途径得到解答,孩子很可能会在黄色书籍、网站中寻找答案。“所以当孩子在问有关这方面问题的时候,父母不要回避,更不要批评孩子,而是应该把性作为一门科学知识进行公开、科学的传递,正确引导孩子。”从事二十几年教育事业的童学馆馆长周秀军说,但是家长也要把握一个度,不可经常性,频繁的跟孩子讨论这个问题,在引导、疏导的同时也要有所控制。
建议要在生活中引起关注
在小学阶段,会有一些学生对异性有好感,小金星吴园长认为,小学生喜欢异性是很正常的现象,“但这个也不算早恋,他们只是一种对异性的崇拜感或敬佩感,只要孩子没有问到有关性的问题,父母也没必要太过紧张和教育孩子,孩子有时候只是在模仿大人亲昵的动作,而具体实质并不懂,如果大人太在意,限制孩子跟异性交往或严厉批评,反而会留下不好的影响。”
周秀军则认为,既然要教孩子性知识,就要教得准确、教得科学,先输入一个正确的观念很重要,孩子好奇没有错,家长不妨这样引导他,“发现孩子对自己从哪里来感兴趣或者对异性身体感兴趣,我们可以用人体结构图来大方地告诉孩子,用科学的角度来告诉孩子身体的奥秘。这样既能解决孩子对自己从哪里来的好奇,又不会导致孩子偷偷摸摸地去关注性。”
但她也提出了一些担忧,学校性教育的师资是否足够专业、家长和社会对孩子性教育的容忍度与接纳度究竟有多大,这都需要在我们的生活中引起必要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