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我国近海海洋环境资源家底基本摸清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2-10-30 09:11:06

  10月26日,新中国成立以来调查规模最大、涉及学科最全、采用技术手段最先进的国家综合性专项——“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简称908专项)在北京顺利通过总验收。该专项的调查与研究,基本摸清了我国近海海洋环境资源家底,更新了我国近海海洋基础数据和图件,对海洋环境、资源及开发利用与管理等进行了综合评价,构建了中国“数字海洋”信息基础框架,提出了我国海洋开发、环境保护和管理政策的系列建议,为国家宏观决策、海洋经济建设、海洋管理和海洋安全保障提供了有效支撑和服务。

  海洋经济增速持续超8%

  沿海水资源短缺日益严重

  “十五”以来,海洋经济年均增长速度为13.5%,远高于同期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和海洋渔业是我国的海洋经济支柱产业,其规模不断扩大并呈快速增长态势,但比较脆弱。908专项经过综合评价与发展目标预测认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正处于成长阶段,有可能继续保持8%以上的增长速度,2020年海洋生产总值预计达到9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10%,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约达到4万亿元,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支柱产业。

  908专项首次查清了我国近海海水资源潜力及开发利用状况。我国沿海地区水资源短缺日益严重,11个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所辖的52个沿海城市中,极度缺水18个、重度缺水10个、中度缺水9个、轻度缺水9个,近90%的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缺水问题。水资源已经成为制约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

  累计丧失滨海湿地面积57%

  近海渔业资源呈现整体衰退

  908专项首次获取了我国滨海湿地面积。据调查,2007年中国滨海湿地总面积693万公顷,比1975年减少43万公顷,自然湿地总面积669万公顷,比1975年减少了65万公顷,人工湿地总面积24万公顷,比1975年增加了22万公顷。初步估算,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中国累计丧失滨海湿地面积57%,红树林面积73%,珊瑚礁面积80%。

  同时,908专项调查认为,我国近海海洋经济动物资源面临着严峻形势,近海渔业资源整体处于衰退状态。我国海洋生态区系与大洋相对隔离,既是海洋经济动物的产卵场和育幼场,又是洄游场和渔场,对近岸生态和水体质量具有高度依赖性,脆弱性强。

  入海排污口排污超标严重

  外来生物入侵致生态灾害

  2000年以来,我国约95%的管辖海域属于一类水质,近海海水水质状况总体良好。但是908专项调查显示,近10年来河流入海污染物总量呈上升态势,入海排污口排污超标严重,超标率多年高于75%,其中2009年近岸海域海水水质劣一类的面积占到40%(14.7万平方公里)。长江口和杭州湾、渤海和苏北近岸海域、珠江口邻近海域等水体严重富营养化,每年均引发大面积赤潮。我国近岸海域沉积物质量总体良好,但局部海域和48个海湾(河口)沉积物分别不同程度地受到镉、铜、滴滴涕和石油烃等的复合污染。

  908专项还全面掌握了我国主要海洋灾害的分布、特点、强度及影响。调查发现,赤潮及外来生物入侵灾害是我国近海最为严重的生态灾害。近20年来,赤潮在我国近海平均每年发生83次,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环境影响,其中东海发生频次最高。我国遭受外来海洋生物入侵由来已久,但近年来由其引发的生态灾害呈较快上升态势。

  海岸带地质灾害中,海岸侵蚀和海水入侵最为严重。我国大陆海岸侵蚀严重,侵蚀岸线总长度3250公里。我国沿岸地区海水入侵面积已超过1.6万平方公里。港湾淤积灾害也已成为比较典型的地质灾害。对大窑湾、胶州湾、杭州湾等典型海湾进行的淤积灾害风险和承载力评价表明,以围填海为主的人类活动导致了港湾均衡状态破坏,纳潮量减小,淤积加快,未来的围填海工程需要审慎评估。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 记者 吴月辉 编辑: 姜玲菲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