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丽水,过去人们常这样形容:“富人堆里的穷人。”
的确,很长一段时间,丽水人均GDP不到浙江全省平均水平的2/3。
丽水落后,与地处山区有关:全市森林覆盖率高达80.79%,“九山半水半分田”。
不过,同样还是山区,今天的丽水在生态保护、经济发展上交出了同样出色的“答卷”。
谋发展,决不能短视
新时期,面对全省蒸蒸日上的经济发展形势,丽水人没有自怨自艾:工业欠发达,但洁净的空气和绿水青山不也是一笔宝贵财富吗?
丽水市委、市政府做出决议:既不能短视以牺牲环境求发展,也不能守着绿水青山过穷日子。要将生态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竞争优势。以此为出发点,丽水坚持“该保护的严格保护好、该开发的科学开发好”,绝不走“村村冒烟、乡乡点火”、“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青田县温溪镇瓯江江心有个驮滩岛,1000多亩的“宝地”相当难得,被外地一家大型不锈钢企业看中,希望在此投资20亿元建厂,投产后年产值将达100多亿元。温溪镇拓展工业的空间已近饱和,如果不拿出驮滩岛,这家大企业肯定留不住。如何取舍?青田县请来专家论证、邀请当地群众参与定夺,最终决定,放弃在驮滩岛搞工业,保护瓯江这片“绿心”。
放弃工业项目,驮滩岛并不是不开发。当地将驮滩岛规划为生态旅游区,与一家香港公司达成投资意向,不仅岛上原来的水竹、水柳等植物都被保护下来,还要新建旅游码头、环岛景观带。
仅“十一五”期间,丽水全市就有近800家企业因为污染排放、环境影响等问题被否掉。对一个欠发达市来说,这绝不是一个小数字。
求突破,青山变金山
摒弃短视,谋求长远,一些问题却不得不面对:土地少、居住分散、“家底”薄……丽水不等不靠,从“活山”入手,问题一一迎刃而解。
针对山多地少、发展空间捉襟见肘这一瓶颈,丽水以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为突破口,在拓展发展空间和保护土地资源之间谋得平衡。
拥有“千年古梯田”诗画美景的云和县,从2005年开始试点低丘缓坡开发利用,“工业梯田”也成为一景。目前,该县已向荒山坡地“要”来工业用地3000多亩,工业发展空间面积翻了一番。
在云和县杨柳河工业园区,几十台挖掘机、犁耕机来回穿梭,原本60多个荒山包,即将成为工业开发的“熟地”。这里的低丘缓坡改造已进入第二期,此前有效供地1000多亩,吸引来近200家木制玩具企业“扎堆”集聚。如今,山区小县云和已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木制玩具生产和出口基地,也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空间。
丽水人说:“不发展经济对不起当代,不保护耕地对不起后代。”向低丘缓坡要发展空间,既有效保护了有限的耕地资源,也有效拓展了产业集聚和工业发展的平台。像丽水市南城区块,十年来累计投入60多亿元,凭借“一削一填”开发低山缓坡15.5平方公里,保护和节约耕地资源15500亩。通过推动工业向园区集聚,目前园区工业产值已占全市总产值六成以上。
居住分散、资源配置效益不高怎么办?丽水市认准人口集聚这一方向,促进产业集聚、要素集聚,创新山区城乡统筹集聚发展之路。
丽水80%以上的人口在农村,其中许多散居于各个高山村落。如果要将基础设施一一修到这些小山村,投入高、效益低,显然不现实。丽水通过推动下山移民、农村劳动力转移和退耕还林,实行土地整理“一盘棋”。
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景宁,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山就有779座,高山远山自然村和户数在10户以下的自然村共800多个。近几年,财力并不充裕的景宁,每年拿出2亿多元专项资金用于农民异地转移。
丽水市从2008年开始实施“十万农民异地转移规划”,共投入30多亿元,建成农民异地转移安置小区200多个,3.15万户、10.7万农民异地搬迁。目前,该市29个中心镇人口集聚水平达到60.2%。
家底薄、急需发展资金怎么办?丽水市率先试水农村金融改革。平均算来,丽水每个农民有10亩左右山地。原来农民唯有靠“砍树换钱”,现在则是“林海探金”,通过林权抵押贷款模式,促进森林资源流转盘活和山区农民创业增收,真正让“叶子变票子,活树变活钱,青山变金山”。
丽水市因地制宜推出“林农小额循环贷款”、“林权直接抵押贷款”、“森林资源收储中心担保贷款”等模式,还建起林权信息数据库、为40万户林农发放“林权IC卡”,凭卡办理贷款,时间从一周缩短到半天。
截至今年9月底,金融机构在丽水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8.2万笔、61.84亿元,贷款余额29.29亿元,不良贷款率仅0.22%,惠及20余万林农。
迁移民,走向富裕路
山区农民异地转移,下山之后如何真正“转得出、安得住、富得起”?这也是丽水在异地转移农民中同步考虑的问题。
在松阳县,所有下山移民小区实现来料加工点100%全覆盖,带动1.5万多农村劳动力就业。去年,松阳县来料加工的人均收入有5216元。溪镇象溪一村村民高松云是当地有名的来料加工“经纪人”,她在家里办起来料加工点,每天有10来位村民一起来加工彩色拉链。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赚工资,高松云的业务也越做越大,“不到半个月,已经到义乌市场进了五六次货了。”
目前,丽水不少县在下山移民小区内建起特色产业,或提供种养、加工等技能培训,使转移的农民有事干、有钱赚。
近几年,丽水市累计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13.7万户,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连续3年居全省第一,生态环境质量连续8年居全国前列、全省首位。今年上半年,许多地方经济发展放缓,而丽水依然保持了强劲的增长态势: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2.35亿元,同比增长9.4%,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1.6个和2.0个百分点。
做“活”了山这篇大文章,丽水因生态而美,也因生态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