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浙江新闻
入秋后浙江高速首次因雾封道 高速行车多加小心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2-10-29 08:40:54

高速路口警车开道,车后都是因大雾而滞留的车辆。

  凌晨时分,雾起浙北,能见度最差时还不到50米。

  昨天的这场大雾,虽不是入秋后的第一场雾,却是对高速影响最厉害的一次——嘉兴、湖州境内高速,受这次起雾影响,基本上全线关闭,长达五六个小时。本想赶早的人们,无奈只能被堵在高速口子上,打起了盹,睡起了觉。直到早上9点多钟,全省高速才基本恢复正常。

  省气象台说,秋冬季是多雾季,未来一段时间,雨雾天气也会比较频繁。出门在外,开车可得多留个心。

  高速上苦等6小时,起了大早的车主们赶了个晚集

  车主刘先生昨天凌晨从安徽芜湖驱车,准备到杭州进货。他之所以选择夜间出发,主要考虑的就是车少、路好走。可是,这一路驶来,他的担心越来越重:起雾了,前方根本就看不清,只能打开双跳,把车子放慢缓缓前行。

  凌晨3点钟左右,他车子开到了浙皖交界的二界岭卡点时,发现交警封了道,走不动了。“我当时在想,这停着走不了也好,免得因为看不清路闯祸。”不过,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停就是6个多小时。

  “这雾越聚越浓,丝毫没有散去的意思。”刘先生说,后方的队伍都排了有四五公里路了。有的人实在等不及,就时不时地去问一下交警。而耐心好的车主,看看短时间内不可能解封,就干脆在车子里睡起了大觉。

  直到早上9点多钟,雾气渐渐散去,等候多时的车队才在三辆警车带领下,缓缓前行。

  等到完全恢复通行,刘先生的手表指针已经走到了上午10点。“本来5点不到就可以到杭州的,结果11点半才进了杭州。”刘先生一天的计划,全都被打乱了。

  杭州的林先生一家也因为大雾“赶了个晚集”。早上6点多钟,他们从杭州出发走沪杭高速去桐乡游玩。“在杭州上高速的时候还好好的,可是到了长安收费站附近,就被分流下去了,说是前方雾气太大,不宜开车。”林先生说,从这个口子被分流下来的车子不少,有些司机路况熟悉,就直接走地方道路离开了。“我对这一带一点都不熟,只能老老实实地在收费站口等着。到了8点左右,才重新上了高速。”

  雾锁浙北,嘉兴、湖州高速封道

  昨天的这场大雾是局部性的,主要影响浙北部分地区,其中嘉兴、湖州影响最重。

  高速交警表示,嘉兴境内在凌晨3点15分陆续起雾,3点45分弥散境内所有高速,全线关闭。“因为这场雾对杭州影响不大,所以从杭州方向过来走沪杭高速的,我们只能将他们从长安口子分流下去。”

  到了早上7点45分左右,嘉兴境内高速雾气渐散,由警车带队,车辆开始上高速通行。9点多钟,全线恢复正常。

  而湖州境内高速受大雾影响,持续时间就更长一些。凌晨2点左右,申苏浙皖、乍嘉苏高速就开始全线关闭,杭宁高速部分关闭。“刚开始时,我们还想将一部分滞留车辆用警车带路,带到下一个出口去。”可后来,能见度越来越差,最差的时候只有50米了,根本走不动了。

  不过高速交警也及时给滞留驾驶员提供了热水等服务。

  到了早上9点半,湖州境内高速才解除封道。滞留车辆由警车带路,缓缓驶上高速。

  秋日雾多,未来一段时间走高速大家多留神

  省气象台说,这次起雾,主要是因为空气中水汽充足,而北方又有冷空气渗透造成的。起雾集中在浙北部分地区,嘉兴、湖州气象部门均发布了大雾预警。“每年的秋冬季节,雾天比较频发。”根据预测,今天早上,浙北的局部地区依然会起雾。而未来一段时间,雾天仍比较多,能见度差。

  雾天行车一定要多加小心,更不可求快。

  昨天,嘉兴、湖州高速因起雾引起的追尾等事故就有六七起。高速交警提醒说,当能见度小于200米时,司机应开启雾灯、近光灯、示宽灯,车速不得超过60公里/小时;当能见度小于100米时,应开启雾灯、近光灯、示宽灯和双跳灯,车速不得超过40公里/小时;当能见度小于50米时,车速不得超过20公里/小时,并从最近的出口尽快驶离高速公路;遇到交通事故或者故障的时候,车上人员需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及时转移到路面外等待救援,不可以停留在车厢内或者路面上。

  “另外,交警在带队通行时,一定要速度放缓,遵守通行秩序,切不可心急穿插变道。”高速交警特别提醒,不少事故就常常发生在封道解除后的一小段时间里。

来源: 钱江晚报 作者: 徐建国 柴向晖 杨晓马 编辑: 巫婧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