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教育频道 > 教育新闻
昆明家长吐槽“中国式家庭作业”6岁娃每天花4小时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2-10-25 09:53:54

昆明家长吐槽“中国式家庭作业”6岁娃每天花4小时

小学生还没回家就忙着写作业 苏颖 摄

今年6岁的安安是昆明市一所知名小学的一年级新生,可刚入学两个月,便被沉重不堪的家庭作业给弄得哭起了鼻子。爸爸董先生心疼不已,可又不敢给学校老师提意见,无奈之下,只能在微博上吐槽:“孩子才一年级,做作业就要两个小时,今天更是达4个小时。书写要求规范几乎达到变态的程度。孩子的手今天都写出血了,你是要孩子拿诺贝尔写字奖吗?没时间和父母一起玩耍,没时间和小盆友一起开心。你要教出什么样的孩子?反思吧,中国教育制度。”董先生的一席话引起了网友的共鸣,大家认为,这种较为普遍的“中国式家庭作业”是该有所改进了,“童年就应该是玩,每天作业应控制在半小时以内,一些重复性、惩罚性作业应取消甚至杜绝。”

探访

才一年级

就要花4小时写作业

对于一个一年级新生,究竟要多大的作业量才能让这位6岁的孩子写到手指出血?23日中午,记者与这位家长董先生面对面,还原了这个有关家庭作业的故事。

来看看安安10月22日(星期一)当天的家庭作业:先说语文作业,要写一页硬笔书法,大概有二三十个字;改错,将上一次作业书写不规范的超线字每个写3遍,一共大概要写100个左右;将一至十的汉字每个写3次;写偏旁,大概二三十个字;默写所有韵母和声母,大概50多个。此外还有数学作业,要写1~5的数字等,相对语文要轻松许多。

看上去挺简单,可对于一个从未学过任何拼音和算术,刚入学两个月的孩子来说,要想在短时间内完成作业,着实很不容易。下午4点放学,董先生就把安安急急忙忙接回家,4点半,安安放下书包就开始埋头写作业,除去中途吃晚饭和休息时间(大概1个小时左右),一直做到了晚上9点半,才将家庭作业写完。为了不打搅到安安,董先生夫妇以及爷爷奶奶一直耐心地陪在一旁,至连电视都不敢打开……

吐槽

写字若压线要罚写3遍

“这不是我想象中的小学生活,家庭作业怎么会有这么多呢?”董先生吐槽说,算下来,安安每天写家庭作业的时间基本都需要两个小时,原本晚饭后一家人欢聚的亲子时光,就这样几乎被家庭作业全部占用了。这让董先生一家很不适应。

董先生说,家庭作业不仅是多得离谱,而且要求还十分严格,尤其是书写规范,比如说在田字格里写一个字,不能超线,也不能压线,不能太上,也不能太下,不能太左,也不能太右,如果稍有一点不规范,就要被老师用红笔圈出来,每个字罚写3遍。好在安安还算听话,尽管作业多,但每天还是按时按量地完成了。

作业太多,常急得哭鼻子

不过,即便如此,因为安安年纪还小,还是会有哭鼻子的时候。董先生说,有一次就是因为作业太多,而时间又很紧,安安一下子急得哭了起来。以至于董先生夫妇多次萌生帮孩子写作业的念头,但最终还是因担心误导孩子而放弃。

董先生介绍,因为写作业而哭鼻子的小朋友不在少数。董先生所在的同班家长QQ群里,就有好几位家长都反映,因为作业量太大,孩子写着写着就哭了起来。甚至还有一个小女孩一到写作业时就开始哭,最后都是被家长逼着写作业,慢慢地开始产生了厌学情绪。

书包几乎有孩子的1/4重

除了关注孩子的作业,董先生还留意到孩子的书包。昨天,他特意称了一下安安的书包,一共竟有4.2公斤,里面除了一个水杯之外,其余就全部是书、作业本和文具。而另外一位家长也跟着称了一下孩子的书包,更是重达5公斤,几乎是孩子四分之一的体重。“看看那些背着书包的孩子,很多都是弓着腰,或者驼着背,看着太心酸了。”

在家还得教孩子做广播体操

五音不全的董先生表示,自从安安上学后,他不得不开始学唱歌。安安的音乐课老师说,要求课堂上学什么歌曲,父母就得提前几天在家教孩子唱。起初,老师要求家长教孩子唱《义勇军进行曲》,这个倒是会唱,可其他一些歌曲董先生就不会了,甚至都没听过,比如《虫儿飞》等。为了教儿子唱歌,董先生一般先到网上下载,遇到不会的歌曲还得提前学一遍。

“我这还算好的了,我一个侄子他们老师还要求家长教孩子做广播体操,如果不会做,就上网下载然后现学。”董先生说,侄子所在学校的老师一发出要求,家长们就开始忙了,不过有时候是大人都学会了,孩子还没教会,可谓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1] [2] 下一页
来源: 云南网 作者: 编辑: 付念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