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老夫妻想退房打了3年官司 最后调解只拿回10万房款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2-10-24 16:17:51

  给儿子买下一套婚房,没想到开启了一场漫长的官司。上周五,杭州的老冯夫妇终于拿到法院调解书,当初付出的35万元首付款,最后只拿回10万元,虽说有点委屈,但也算是了了一桩烦心事。

  当初蛮中意的房子怎么会变成甩不掉的烫手山芋,说来事情有点离奇,就在老冯夫妻买下房产,尚在办理按揭时,原房东被杀死在房间里。

  就这样,这件不吉利的事情再次困扰了原被告两户人家。说“再次”,是因为上个月,杭州滨江法院也刚刚对一套类似房子的归属,做出了令人关注的判决。

  房东被前夫杀死在房中

  争议房产位于余杭区临平某小区。

  房东是陈女士,2009年9月,离婚后的她得到了这套135平方的房子。

  陈女士马上把房子挂到了二手房交易市场,老冯夫妇看中了它。

  当年12月30日,双方签约,该房交易价格为115万元。2010年1月14日,老冯夫妇先付给陈35万元首付款。

  就在等待办理银行按揭,等待陈交房的时候,一件谁都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2月1日,陈被杀死在房中。

  凶手是陈的前夫,据说是来住处纠缠陈,要求复婚,两人起了争执,前夫痛下杀手。

  尽管对陈的遭遇深感震惊和同情,但是,这房子怎么说都不能再要了。老冯是生意人,房子是买给儿子做婚房的,如今,房中出了血案,老冯非常忌讳。

  官司一打三年

  买家老冯不要房子,而卖家陈女士的父母一直住在乡下,也不要这套房子,而房子已经签了转让协议,就等按揭了,也就是说这个买卖交易已经进行了一大半。

  2010年3月,老冯夫妇向余杭法院起诉,要求解除房屋转让合同,要求陈的家属退回那35万元的首付款。

  老冯夫妇起诉的理由是:“风俗习惯”、“重大情势变更”,说白了,就是这事不吉利,房子不想再要了。

  2011年1月,法院驳回老冯夫妇起诉。理由是:当时的转让合同是双方真实意愿的表示,双方应该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尽管陈非正常死亡在交易的房产内,“但是没有影响房屋的实物形态,不能成为解除合同的法定理由”。

  此后,老冯夫妇不服判决,上诉至杭州中院。2011年9月,中院维持原判。

  两个官司都输掉之后,这边陈女士的家人也起诉了,要求老冯夫妇尽快履约,也就是尽快收房,并把款项付清。

  老冯夫妇委托了浙江丰国律师事务所律师谢凯,在应诉的同时向省高院申请再审。这个时候,他们的理由又多了一条,在漫长的官司过程中,购房政策发生变化,作为已有两套房的老冯夫妇,按揭无法办下来。收房变成了“履行不能”。

  前阵子,在高院的主持调解下,双方各退一步。交易解除,35万元首付款老冯夫妇拿回10万元。

  损失25万元,但是老冯夫妇长吁一口气,事情总算了了。

  类似案例,为何判得不一样

  这个案子,记者关注了有好几个月,从感情上来说,很能理解老冯夫妇的选择,但是转让合同本身已经有效签订,还能推翻吗?

  在这个过程中,记者又接触到了之江花园别墅案。(花700万买下一套别墅,岂料当年发生过惊天命案。本报9月4日、5日曾做详细报道)。当时是滨江法院做出判决,支持撤销这桩交易。

  为什么之江花园别墅的交易被撤销,而老冯夫妇一审二审均败诉?

  昨天,在与老冯夫妇的代理人谢凯律师沟通时,我们也着重探讨了这两个官司的个中法理。

  之江花园那栋别墅的命案发生在2003年,后原房东在2007年把房子以低价出售,接盘人王先生又在2011年把别墅再次转卖,出售给洪先生。而转卖过程中并没有提及房屋曾经发生过命案。

  所以,法院之后的判决认为,双方在订立合同的过程中,王先生没有如实披露有关房屋的“重大信息”,包括曾经发生过命案。

  法院的意思是,正是因为发生过命案的信息被隐瞒,所以买家洪先生买下这房子不是一个真实的意愿表达。所以,合同可以被撤销。

  而今天的案子中,命案发生是在整个交易快要完成之时,合同已经全部签订,只差与银行的按揭手续了。

  所以双方订立合同还是真实意愿表达,之后情况纯属意外,不能作为推翻之前合同的理由。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作者: 董箫乐 肖菁 编辑: 刘彩娟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